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中国性、地缘政治与我们的文学表达(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我们以往的文学批评比较强调历史知识,在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框架之中定位一部作品,今天,当我们重提文学的“中国性”时,恐怕需要我们具备更多空间地理的概念,需要更多“同时性”“代入性”与“在地性”的考量,因为今天中国的文化身份更多是一个地缘政治结构制造中的文化身份,地理边界对中国内陆的定义功能将会日渐重要。
    越是靠近边界的中国当代地域文学的叙述越脱离不了外交礼仪的诸多内容和要求,换言之,边境之地的文学作品的文学功能与内陆中心城市的文学功能在侧重点上有所区别,这要求评论人必须有效统筹中国多个地域间、城乡之间、族群之间差别迥异的文化内容,才能得出对今日中国,此时当下的文学表达中相对准确的中国性判断。
    比如新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与8个国家接壤,跨境民族十分多,也因此,越是在边境之地,在与他民族的文化交往中,文化的自觉意识才越易苏醒,对具有文化自觉的中国文化身份建构的吁请才更为迫切。
    综上而言,我认为当我们谈文学批评的中国视野时,对评论人而言,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评论人的中国视野需要评论人综合一体多元中国文化格局的多样性(生活方式与现实处境的多样性),兼顾中国地方知识、“同时经验”与“在地性”之间的有效统一。
    其次,评论人的中国视野需要评论人具备多语境的知识观、文化观,立足东西方的“中国形象”变迁历程,综合历史语境以及政策语境的有效统一。
    第三,评论人的中国视野需要评论人调和文学的多个功能意义,兼顾文学表述、“田野实证”以及文化身份间的有效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