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学术批评的资格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2014年4月 王彬彬 参加讨论

    收在此书里的六篇文章,是对六本书的评说,更准确地说,是对六本书的批判。六篇文章,发表后都有些动静,有的闹出的动静还很大,甚至酿成国际事件,当然,更准确的说法是,酿成了国际闹剧。这些文章,或多或少给我自己带来些麻烦,所以名之曰《有事生非》。
    闹出国际事件的,是《汪晖〈反抗绝望〉的学风问题》一文。此文于2010年春发表。事先,我知道文章会有“轰动效应”,但没想到“轰动”得如此厉害,更没想到“轰动”出了国界,“轰动”到了欧美。这篇文章,主要说的是已成“学术经典”的汪晖先生成名作《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抄袭问题。先是,国内六七十名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要求有关单位严肃对待此事,给社会一个说法,接着,刘禾女士紧急联络国际学者,也有六七十人,联名发表公开信,担保汪晖没有抄袭。当时就有不少人提出质疑:这些在公开信上签名的外国学者,绝大多数不懂汉语,如何担保一种汉语著作没有抄袭?请这样一群人担保汪晖没有抄袭,岂非是让一群全盲的人担保一幅地图没有画错?岂非是让一群全聋的人担保一首歌曲没有跑调?岂非是让一群完全丧失了味觉的人担保一碗菜没有发馊?让一群完全不懂汉语的人担保一种汉语著作没有抄袭,从“学理”上说,与让一群文盲担保汪晖没有抄袭,毫无二致。刘禾是在发动一群国际学者对抗国内学者,但也是在拉来一群国际文盲压制国内学者。
    发动此事者的心智,姑且不论。那群根本不懂汉语的国际学者居然在这样的公开信上签名,倒是值得深思的事情。此后的几年间,有好几位在刘禾策划的公开信上签名的外国学者传来信息,说自己当初之所以在公开信上签名,是因为获悉汪晖在国内受到了严重的政治迫害,而指控其抄袭,正是政治迫害的一种方式。这样的信息,让事情变得清晰起来。那些不懂汉语的外国学者,不少是本国的“知识左派”。而在他们那里,“左派”是永远与官府对立的,永远是反体制、反权威的。他们以为中国的情形也如此。当国家为了迫害一个知识分子而指控其学术抄袭时,他们便毫不犹豫地站在被迫害者一边,因为既然是国家蓄意要迫害一个反体制、反权威的知识分子,那这种指控便一定不但是虚妄的,而且是卑劣的。这也让我们明白,一些中国的、或者本来是中国的后来又成了外国的、但又在中国和外国两面挣名利的“国际学者”,面对国际和面对国内时,面目是两样的。鲁迅写过一篇杂文《二丑艺术》,勾勒的二花脸,与这种面目庶几有几分相似。
    关于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的两篇文章,则是在事件发生后被逼出来的。汪晖的《反抗绝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博士论文。我的文章发表后,有人以“八十年代”的名义为汪晖辩护,强调在“没有学术规范的八十年代”,我指出的那些问题都不算“抄袭”,更有人命我“好好读读”汪晖的成熟之作《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我于是写了《读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献疑》。再后来,汪晖先生通过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给我发来了“律师函”,命令我立即停止“诽谤”并做出书面道歉,这逼我写出了《再说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的剽袭问题》。实际上,我的几篇文章,其他人的许多文章,国内六七十位学者的联名信,都没有对汪晖先生构成实质性的打击。汪晖先生不但依然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博导,而且光荣地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有资格在人民大会堂参政议政。记得事件刚起时,网上有帖子说:“汪晖是攻不倒的,小右们收兵吧!”看来发帖者不是等闲之辈。刘禾女士当时是为了救汪晖于危地而发动六七十名国际学者为汪晖“担保”,但刘禾女士如果以为是自己的义举救了汪晖,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一群汉语文盲者的担保,也许的确能蒙蔽一些普通民众,的确能起一点混淆视听的作用,但对有权力处置汪晖者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他们还不至于这样容易被忽悠。虽然汪晖的安然无恙和荣任国家级“委员”与刘禾女士的拔刀相助无关,但刘禾女士却有义务把汪晖的安然无恙并荣任“委员”通告那群国际文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