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毕淑敏:将所思献给读者是鼓舞我前行的正能量(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新闻网 上官云 参加讨论

    中新网:我曾经对身边人说过,我去世的时候希望能穿着丝绸的衣服火化,因为我觉得丝绸的衣服比较好烧。在很多人茫然地以为死亡非常遥远,是他人之事的时候,我在年轻时就非常近距离地一次次接触过死亡。
    西藏阿里距离内陆非常遥远,当时没有焚烧的设备,如果死去,我们的尸体不能火化,必须土葬,也没有骨灰可以带回去。由于高山雪域道路难行,我们的亲人们也没有办法到阿里高原来祭奠。于是我们就成为死去战友最后的送行人和祭奠者。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遭逢的事情。这样一件一定会遇到的事情,我认为不应该回避它。也可能因为我做过医生,医生在面对死亡这个问题上,都比较看得开。
    对待“死亡”,我认为应该豁达一些。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向着死亡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确知我们将有一个终点。在未曾抵达终点之前,尽力使自己的生命丰富,尽力使人生少遗憾、多完美,尽力走出去观世界,这些都是豁达的前提。
    中新网:您做了一段时间的医生,是否因为看惯太多的生死,让您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然后写下这些文字?
    毕淑敏: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做卫生员了,那时候有病人来看病,说的基本上都是身体上的毛病。比如有一个病人过来,他说我夜里睡不好觉,我就问问他的饮食起居和睡不好的详细情况,再给他开安眠的药物——使用对症的药物,那时候就算医生尽了最大的责任。
    但是我想,一个人睡不着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还是他在想什么?他睡不着是一个短期的情况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问题不都是身体上的毛病,只有通过更多的交谈和病人对我更多的信任,才能真正发现病症的根源。我想这是我开始想要接触心理学的初衷——做一个关注病人心理的好医生。
    现在还会有很多读者向我咨询心理问题,借助于当下发达的通讯手段,比如微博,大家寻找心理帮助的渠道更多、更方便了。我觉得中国人对于心理问题的认知越来越开明了,过去大众也许会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精神有病就是疯子,谁要说自己需要看心理医生会被看做是一件丢脸的事,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的扭转。越是发达的地方,人们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心理咨询中,寻求帮助者和提供帮助者是一种特别的关系,我们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我们不是上下级,不是主导者和被主导者,我们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是真诚的。这种有益的关系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疗效。而我跟所有人一样,在需要心理援助的时候,也会求助于他人。
    我十几岁去西藏的时候,并不知道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离开阿里的时候,我想:穷山恶水,永不相见。但是,现在我懂得那是最美丽的地方。因为人生最贵重的那场旅行,往往不是收拾包裹去往一个计划好的目的地,而是随着命运,开始一场不知终点的漂泊——从父母怀抱着我的那块土地启程,一路走过青春之地、梦想之地,欣赏完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最后到达永恒的归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