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毕淑敏:将所思献给读者是鼓舞我前行的正能量(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新闻网 上官云 参加讨论

    谈“生死”:每人都有终点 抵达前尽力使生命丰富
    几乎与“幸福”一词出现的频率差不多,“死亡”这个与之相对的字眼也常常被毕淑敏提到。无论是在采访中,还是在节目中,她都从不回避对此事的谈论。或许是早年在西藏当兵的经历让毕淑敏见惯了生死,在很多人茫然的以为死亡还非常遥远、是他人之事的时候,她却已经非常近距离的一次次接触死亡。
    “西藏阿里距离内陆非常遥远,当时没有焚烧设备。如果死去,我们的尸体不能火化,必须土葬;也没有骨灰可以带回去。”同样,由于山高路远,亲人也无法来到高原祭奠,毕淑敏透露,他们这些卫生员就成为死去战友最后的送行人和祭奠者,她曾经对身边人说过,希望自己去世的时候能够穿着丝绸的衣服火化,“因为我觉得丝绸的衣服比较好烧。”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遭逢的事情。不应该回避它,而是应该豁达一些。也可能因为我做过医生,医生在面对死亡这个问题上,都比较看得开。”毕淑敏表示,生命是一个向着死亡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人都确知自己将有一个终点,在未曾抵达终点之前,尽力使自己的生命丰富。”
    旅行,或许也是让生命丰富的一种方式,毕淑敏在文章中将之称为“一种溶剂”,融化了尘封的盖子,如烟的温情就升腾出来了。
    “当我们没有出发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不知道最美好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以为它们均在虚无缥缈的远方。“毕淑敏解释,我们期望着与最美好的世界相遇,不辞万里。等从远方回到家里,才发现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就在咫尺相遥的指尖。
    以下为采访内容全文
    中新网:您最新出版的作品集以温情舒缓的文字见长,被叫做“温情疗愈系列”,您通过这些文章主要想告诉读者什么?
    毕淑敏:在2008年的时候,我自费买了一张船票,出发环绕地球一周。那是一艘很大的客轮,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乘客。虽然由于一些原因,我没能完整地走完这一圈,但我觉得生命中有了这样一次荡涤身心的旅行很值得。据说人行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自己的一生会电光石火地闪现在眼前,我想,这段全球旅行的经历,将会是其中很绚烂的一段。当时为此也出过一本书。而那次环球旅行的感悟却只是《远行,与最美的世界相遇》这本书的一部分。
    这本书更是一场源自于心灵、或者说生命的旅程,它从我的出生地、我的亲人说起,到我的青春地,西藏、敦煌,再到全世界。它更有意义。
    写一本跟心灵有关的旅行书,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创新的举动,旅行必定是和心情有关的,但是心情并不代表心灵。我之所以说这是一本心灵的旅行书,是因为这是以行走的角度,去讲述我人生的那场最贵重的旅行、去观照我心灵的成长,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送给自己这样一次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机会。就像盘玉,“盘”是玩玉的人专用的词,玉越盘才越有灵气,越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其实我们的心灵和岁月也需要时常盘一盘。这本《远行》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它可以说是我的一个心灵自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