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毕淑敏:将所思献给读者是鼓舞我前行的正能量(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新闻网 上官云 参加讨论

    我尽力不去做一个不可语冰的夏虫,我希望我的读者们也是。所以我在后记里也说了,我们天生是需要去旅行的。感受过全世界的大美,才会珍惜当下。
    中新网:在您的书中收录的经典小文中,您最喜欢哪篇?都是因您的心境有感而发吗?比如您谈到了“心轻者上天堂”,寓意如何呢?您认为什么才是人生中前行的正能量?
    毕淑敏:我就用《最好吃的巧克力》这一篇里的一段话来回答吧:“如果我下辈子变成一头牛,就到人迹罕至的山里去,吃的是优质的草,挤出优质的奶。不要被人打扰,不要留下影子,百无遮拦、自由自在地在山坡上踱来踱去,为人间的香甜贡献一点力量。”
    如果有百无遮拦的旷达、不被打扰的自在,那么在哪里都是在天堂了。而将我的所思所得“贡献”给我的读者们,则可以算是鼓舞我前行的正能量。
    中新网:您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您认为现在状态下中国人真的幸福么?还是因为中国人捕捉幸福的能力没有那么强?
    毕淑敏:“当我们没有出发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不知道最美好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以为它们均在虚无缥缈的远方。我们期望着与最美好的世界相遇,不辞万里。等我们从远方回到家里,才发现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就在我们咫尺相遥的指尖。
    “如果你不出发,你就不会懂得这个朴素的道理,你就不知道珍惜。
    “也许,这就是远方的重要性。因为它以猝不及防的相逢,悄无声息地教会你什么是人间最宝贵的东西。”
    多看看,多走走,关于这个世界、关于自己,就会有多一些的定义和认识。我想不必代替我的读者们给什么下定义,只要大家的眼界不拘泥与脚下,那么每天都会是新的一天。
    中新网:您一天的时间大致有多久用来写作?当您正式开始写作后,给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
    毕淑敏:可能与大家对“作家”的印象不同,我并不喜欢熬夜写作。我把写作当作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常安排在精力充沛的白天,且并不耽误我做家务、出门买菜。我认为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来说,比较好的状态就是没有“瓶颈”的时候。写得畅快,心里也畅快。
    但瓶颈期每个写作的人都会遇到,就像生命中一些微小的结,走到那儿就走不顺畅了。遇到这种时候,我会出门走走,去看看老朋友或者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
    成为职业作家之后,我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写作上,不免常常和写字台打交道,但我一直都认为旅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我写这本《远行,与最美的世界相遇》的一点点缘由:我希望大家都能抽时间出来去世界上那些美丽的地方走走。可以一个人,也可以结伴。如果不观世界,哪来的世界观呢,是吧。
    中新网:与“幸福”出现的频率差不多,死亡这个几乎与它相反的词在您的作品里也经常会提到。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您17岁的时候去西藏当兵,可能从那个时候就接触死亡。您能谈谈当时印象最深的事情么?这对您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