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济南出版社出版的限量版《济南文学大系》丛书(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济南时报 newdu 参加讨论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李清照的笔下,济南的一些湖泉实际是藕田一片,少女泛舟其上,鸥鹭受惊飞起。如今,我们会特意挑一个闲暇时间看泉游湖,但是李清照生活的那个年代,那些泉啊湖啊就在老百姓每天的琐碎日子里。
    书法家赵孟頫的《趵突泉》一诗里写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这样的气势磅礴的趵突泉和大明湖也只能从古人的文字中阅读一二,彼时的华不注山周围是水域沼泽。
    如果不读那些古人的诗,你可能不会知道,济南的黄台一带曾具有江南水乡的风韵,那里曾经有名的不是电厂,而是码头。金代书画家、河北易县人士任询记录的黄台,是这样的景象:“便欲移家渔市侧,轻蓑短棹弄扁舟。”或者“深绿淡黄州渚冷,败荷无数似临平。”还有一次,黄昏时分,晚霞红光,他从黄台的绿柳桥边穿过,回到住处后,“浑似江乡一梦间”。现当代文学里的济南: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如果说《济南文学大系》古代卷里的济南,是一个在时间轴上距离我们已然甚远的陌生济南,那么它的现代卷和当代卷则提醒着我们刚刚过去的济南昨天。在由侯林、侯环主编的《济南文学大系·现代卷》中,第一篇是刘鹗《老残游记》中的作品。很多济南市民对《老残游记》的印象停留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鲜少有人读这部作品里跟济南有关的更多文字。你想知道老残在铁公祠处看到的佛山倒影有多美吗?“……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互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
    今天,佛山倒影已难再见,但是千佛山依然葱翠,大明湖依然澄澈。徐北文在他的诗歌作品《荷情》里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乍相逢,柳是长眉水为瞳。荷叶一枝权作伞,半天烟雨绿蒙蒙。”只不过,再想从大明湖南望千佛山,只能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和质量差强人意的空气遮了视线。
    由杨健主编的《济南文学大系·当代诗歌》卷里的济南则是我们所熟悉的济南。“东风送暖百花香,开到芙蕖韵满塘。一片清芬无限意,大明湖畔柳丝长。”这是郭沫若写的济南,几十年后的暮春初夏,济南的大明湖畔依然是这般模样,花香四溢,垂柳依依。
    那时候的济南生活又是怎样一幅图景呢?曾在济南南圩子门里念小学的季羡林在他的《回忆新育小学》一文里是这样介绍的:“李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到大圆池附近去种菜,自己挖地,自己下种,无非是扁豆、芸豆、辣椒、茄子之类。顺便说一句,当时西红柿还没有传入济南,北京如何,我不知道。”季羡林的这篇文章里,小孩子眼里的生活除了蔬菜,还有英语。那时候的小学课堂上,学生除了要学习基础的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还要学习英文:“另一件事是,李老师辅导我们的英文。认识英文字母,他有妙法。他说,英文字母f就像一只大马蜂,两头长,中间腰细。这个比喻,我至今不忘……”
    除了蔬菜,还有庙会,“济南的重阳节庙会(实际上是并没有庙,姑妄随俗称之)是在南圩子门外大片空地上,西边一直到山水沟……有马戏团、杂技团、地方剧团、变戏法、练武术的、说山东快书的、玩猴的、耍狗熊的等等……卖米粉、炸丸子和豆腐脑等的担子,卖花生和糖果的摊子,特别显眼的柿子摊—柿子是南山特产,个大色黄,非常吸引人,这一切混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人声嘈杂、歌吹沸天的气势,仿佛能南摇千佛山,北震大明湖,声撼济南城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