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余华:我在寻求治疗 因为我是一个病人(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艺术报 何瑞涓 参加讨论

    以望远镜处理写作的距离
    当作家面对当代现实写作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余华说,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经验,阅读作品时他会把自己的经验放进去,来衡量这个写得对还是不对,而写过去的生活,相对来说就安全得多。别说写唐朝,就是写清朝,也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那么,作家如何处理他所处的时代?在余华看来,重要的是要有“适度的距离” 。作家的表达是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的反映,这是本能反应,很难做到无动于衷。当你用小说或者其他文学方式将它表达出来时,距离就很重要。就像我们手里拿着一个望远镜,通过不同的倍数把远处的东西拉近,但望远镜还有一个功能,可以把近处的东西推远了看,这就相当于两种写作方式,一般当一个作家写久远年代的故事时,要像望远镜一样拉近了写,因为任何一个作家不论写什么时代的故事,都会把对自身所处时代的感受带到写作中去,这个带进去的过程就是拉近的过程。而写当代社会,比如余华写《第七天》 ,就要转一个方向,把近处的东西推远,“说起来好像在题材上我和现实最近,但在叙述角度上又是最远的一次” 。 《第七天》是从死无葬身之地的角度写的,从死者的角度看活着的世界。
    你的财富就在那棵树下
    童年对余华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余华说,童年的记忆太重要了,童年对一个人来说是决定性的,一个人的世界观最早就是在那时候形成的,后来只不过是做一些修改而已。人的内心是相通的,可以进入到别人的生活状态中去,“你要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只要拥有一个童年就足够了” 。
    余华也写到过旅行,代表作之一就是《十八岁出门远行》 ,可是他并不是很喜欢旅行。他说,你在家里待着会梦想旅行,但要是老在旅行当中你就会感到厌倦,两者之间可以偶尔换一换,“老是不断在走来走去的话,其实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但是旅行也会有好处。比如余华开始写《兄弟》 ,后来没写下去,因为他感到中国社会的变化还不够大。有一年他到国外,向外国记者说起他的童年及当今的中国,其间的变化却让外国记者很惊讶。回来以后,余华就把搁下的《兄弟》继续拿起来写了,因为他意识到那时候中国的变化已经足够大了。
    这就像《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住在巴格达的一个富家子弟,梦见有人告诉他你的财富在开罗,于是就历经波折到了开罗。到了开罗他不小心被当抢劫犯抓起来,后跟警察解释原因,警察嘲笑他说:我也做过这样的梦,梦里告诉我,我的财富在巴格达,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院子、什么样的树,挖下去有多少宝藏。这个富家子弟回到自己家,发现警察描述的就是自己的家,挖开后果然有大量的宝藏。余华说,这个故事就跟创作《兄弟》的过程一样,“当你永远在这儿生活,或者局限在这个地方思考时,你的思路就会死掉和封闭;当你走出去以后,面对完全不同的环境,完全不同的语言,那儿的人可能就会提醒你,你的财富就在那棵树下,就像《兄弟》一样” 。
    何瑞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