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超越文本分析的视野——读洪子诚《阅读经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黄文倩 参加讨论

    
    洪子诚
    洪子诚先生是当代文学与文学史研究的大家,出生于广东揭阳,1961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接着任教直到2002年退休。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洪先生以其含蓄低调的治学品格,逐步将积累的史料视野、历史经验与文学感性形诸文字,重要代表作包括:《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本)《我的阅读史》等。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八卷本《洪子诚学术作品集》,赋予洪先生迟来的、实至名归的荣誉与学术地位。
    洪先生曾三度受邀至台湾讲学:2009年在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客座,2013年在交通大学社文所客座,2014年在清华大学中文系客座,在台期间,他常不辞辛劳,应允赴各大学演讲,目前在台湾专攻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青年学者,大概很少没旁听过洪先生的课的,也因此,台湾对洪先生并不陌生。然而,或许是洪先生过于谨慎,他的书一直到近年才正式有繁体中文版,例如他的学术代表作之一的《中国当代文学史》,2008年才由台北秀威出版公司分成上、下两集出版,而《阅读经验》(2015)则是洪先生应台北人间出版社吕正惠先生的邀请,为台湾读者亲自编选的第一本台版文学评论集,主要选录他在北大中文系退休后至今的最新读书、研究、讲学间的“阅读经验”,当中有一些篇章,甚至尚未收录在大陆版的专书中。
    洪先生不喜重复、尊重独创性、包容差异性的治学品格与性格,大概从早年就已经奠定。这或许也体现在他一生的研究取材、评价的视野与方法,甚至跟大陆“主流”学界所保持的距离上。他深深理解道德评价的抽象危险,重视实事求是地回到历史语境与高密度的史料联系,然而,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对象、史料来进行问题的讨论,不只考验着文学史家的才、学、识,更是回应与重构当时历史现场的一种文学、甚至政治价值的决断。在上世纪80年代中还高举文学启蒙的功能下,洪先生出版的第一本书《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花了非常多篇幅来讨论作家的艺术个性、感性生活、小说的风格、流派,甚至艺术境界等关系;而当90年代追求“文学”的主体性已蔚为学术时尚的“主流”后,洪先生又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着重处理非个人意义的文学生产与机制,这样的选择,与其说是洪先生研究视野与方法的“错位”,不如说是他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实践文学与学术自由、多元及特殊性的一种辩证方式。
    当然,在文学研究的个案上,洪先生确实比较欣赏主流中的边缘、大叙事中的例外、集体中相对独立的作家与作品。那些带有悖论、矛盾意义的历史主体,似乎总能召唤看似严肃的洪先生的慧诘目光。因此,许多学者便认为,洪先生在自由主义跟左翼的立场上偏向自由主义,在“文学”与政治(或广义的社会实践)上,选择了“文学”。然而,这样的划分与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方式,恰恰是洪先生一生自觉要克服与打破的──无论从研究对象与教学工作的事实,洪先生都更为重视左翼作家与文本。在《阅读经验》中所收录的答冷霜《回答六个问题》中,他说:“我的重点是讨论‘左翼’(‘革命’)文学和文学家的内在矛盾,自身存在的悖谬性因素:在对一个理想化的‘完整世界’的追求中,对‘纯粹’、‘绝对’的无止境的强调。不断对‘不纯’的因素的剥离,结果是‘革命文学’失去血肉,成为空壳”。而在《答李云雷先生问》的类似追问时,洪先生更明白地澄清:“我觉得‘自由主义作家’在当代的命运,他们遇到的矛盾和做出的反应,相对起来较为清楚,而不同的左翼作家的当代命运就复杂得多,那种各个层面的‘悖论’情境,值得做更深入的探究”。这种细致地剥显中国当代作家相对特质的善意与耐性,拒绝简单地坐实在某种主义与立场的姿态及愿望,每每也给他带来研究、备课和演讲上的麻烦,所以即使已过“随心所欲”之年,洪先生还是常调侃自身缺乏灵性,自认跟不上新形势与作品,时而还战战兢兢地露出腼腆的苦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