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有世界的眼光。关注中国内部变化,也关注世界的回响,这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双重需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位置也日益彰显。进一步扩大文学视野,关注世界文学潮流,学习借鉴国外作家的创作经验,研究中外文学的文化差异,充分展示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美学,确立中国文学的世界文学坐标的新机遇。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要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让13亿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中国梦的实现,本身就意味着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不仅为世界树立了和而不同的全新价值理念,也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文明自信的范例。反映中国梦为世界带来的和平与机遇,反映中国文学为世界文学带来的新的内涵与可能,拥抱世界而又不丧失自我,必将产生文学的新气象。 一方面要用文学的方式深入发掘和深情讲述千百年来中国人民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奋力拼搏,用诚实劳动和顽强意志创造美好生活、梦想成真的感人故事;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国的道路、制度、理论体系的自信,摒弃在西方文学参照下写作的焦灼,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观察与思考,自觉表达中国人新的精神追求。新的时代,人们期待着和伟大时代相得益彰、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当代叙事层出不穷,在时代精神的表现和文学性的成就上,登上新的高峰,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当然,受西方价值标准的影响,中国文学也时常处于被审视与被批判的被动地位;自我矮化的价值消解和精神溃散,使文学丧失对精神高度追求的内在力量;对表现本体缺少自信,导致文体、形式创造的弱化等,也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重视国家形象塑造,既是世界格局重构的需要,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国民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全民维护国家形象意识的强化,文学责无旁贷。中国需要一个美好的国家形象,世界也需要一个美好的中国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