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报》记者约翰·索耶评价道:“几个世纪以来,文学评论家们最基本的任务就是阅读文学作品。然而,对于莫雷蒂这样熟知电脑数据技术的学者来说,文学研究不一定意味着要阅读作品。通过电脑集合大数据,从全新的角度着眼,必然能够得出新的结论和见解。”他还称斯坦福文学实验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人文学科数据收集室”。 将大数据运用于人文科学研究,是美国文化学术圈当下最时髦、最前沿的课题。该项目的执行者之一、历史学研究者加布里尔·沃芬斯顿说:“我们想要通过这个实验探索用大数据做文本分析的极限在哪里。” 文学评论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当然,在莫雷蒂的眼里,这两者并不相悖。他认为在此之前,文学评论忽略了科学方法的运用。“文学评论应该注重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梳理它们的关系,发现其中隐藏的模式和框架。通过把文学作品输入数据库,绘制出数据、地图和表格,才能够发现文学作品中普遍的规律和模式,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莫雷蒂认为,这样一种“全景阅读”使读者们能够站在高的角度看到文学发展的整片森林,而不是被单部作品的一棵树所障目。通过大数据分析,评论家们能够了解的,就不仅仅是那些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品,同时还有文学评论家玛格丽特·科恩所说的“万千未曾被读过的作品”。 这张伦敦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情感地图”已有一些研究成果。过去,评论家们倾向于认为,文学中的恐惧通常与贫困联系在一起。通过这张文学情绪地图,莫雷蒂发现,相比于贫民窟,文学中的恐惧更多地与监狱和古集市联系在一起。十九世纪的伦敦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转折时期,文学作品多少沾有大环境的气息。 然而有学者质疑,这样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得到阅读的快乐?知道这些“文学信息”并不意味着阅读,而阅读的快乐和仅仅获得文学知识亦是不能等同的。有人就说,“莫雷蒂或许看到了总体,但他的研究旅途,就像是一个宇航员在火星上遥望地球。虽然见到了全景,却失去了站在文学土壤上的机会。”或许,这些文学评论家们还是会继续以“学院派”的视角去批判,然后期待着莫雷蒂的最新分析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