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美]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M].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24. [3][法]茨维坦·托多罗夫.象征理论[M].王国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1. [4][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6][荷兰]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7]Gerade Prince. 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 Lincon &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7: 31-32. [8]尚必武.叙述者聚焦、双重聚焦与伦理取位——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聚焦观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7):35. [9][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0]尚必武.修辞诗学及当代叙事理论——詹姆斯·费伦教授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10,(2):153-159. [11][美]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M].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2][以色列]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M].姚锦清,黄虹伟,傅浩,于振邦,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13]唐伟胜.叙事进程与多层次动态交流——评詹姆斯·费伦的修辞叙事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8. [14][美]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M].付礼军,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428. [15]James Phelan. Charlie Marlow, Narrative Theorist, Discourse on "Youth". College English, 1997, (5): 574. [16][美]詹姆斯·费伦.“伦理转向”与修辞叙事伦理[C].唐伟胜,译.唐伟胜,主编.叙事(中国版,第二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190-191. [17]柳晓.修辞意图、叙事技巧与伦理反应——评詹姆斯·费伦的《活着就是讲述:人物叙述的修辞与伦理》[C].唐伟胜,主编.叙事(中国版,第一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19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