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和编辑有仇的埃科——读《傅科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 缪伶超 参加讨论

    
    《傅科摆》 [意]翁贝托·埃科著 郭世琮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
    翁贝托·埃科众所周知的身份有历史学家、哲学家、符号学家、美学家、文学评论家、小说家、专栏作家、大学教授。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1959-1975年间还曾在米兰的彭皮亚尼出版社当过非虚构图书编辑.
    他四十八岁的时候写的第一部小说《玫瑰的名字》大获成功,隔了八年后又出版了第二部小说《傅科摆》。这次他把舞台搬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米兰,主人公正是供职于米兰一家出版社的三个编辑,确切地说,是两个编辑和一个大学毕业发愁找不到工作的文科生:贝尔勃、迪奥塔莱维和卡索邦。
    三个“小伙伴”在米兰的加拉蒙出版社谋职,一心想找个好选题,于是炮制出一套有模有样的“赫耳墨斯”丛书来,收罗了各门各类神神叨叨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炼金术、炼丹术、土占、星占、火占、水占、面相学、心灵感应、招魂仪式、通神术、催眠术、附体术、益寿丸、巫术、黑弥撒、塔罗牌、不明飞行物、瑜伽、生命之树、巴风特、诺斯替……他们打着这套子虚乌有丛书的名义,四处散布消息,称有一个绵延数千年的大“计划”,只要知道了这“计划”的关键,那么财富、权力、名望都唾手可得,希望引得迷恋神秘学的人找上门来,做出一番大事业。于是各路大仙闻风而动,纷纷前来接洽:身怀密文的阿尔登蒂上校、永生不死的阿列埃、长着一张貘一样面孔的布拉曼蒂、阴森可怖的标本制作师萨隆、装神弄鬼的皮埃尔……
    编辑“三剑客”一开始还洋洋得意,以为将这群异类玩弄于股掌之间,谁知后者信以为真,照单全收,“计划”逐渐成形,完全摆脱了始作俑者的控制,情势急转直下,变成了恐怖片的节奏:火车炸弹、恐吓电话、巫魔夜会、傅科摆下的献祭仪式……三个苦逼的编辑被世界各地的神秘学爱好者追杀,走向了各自的悲惨结局。
    曾有人说《傅科摆》是史上最cult的“编辑部的故事”,如果要为它取一个副标题的话,那无疑可以叫做《傅科摆——三个苦逼编辑的血泪史》。
    埃科和意大利出版界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自然有足够的发言权。乱象丛生的加拉蒙出版社简直就是一幅出版业的讽刺漫画:诱骗文学青(中、老)年自掏腰包出书;每年上演一出给自己颁奖的好戏;谎报瞒报印数销量;编织出一个轻盈美妙的文学梦来,看似冠冕堂皇,实则不堪入目。与加拉蒙出版社狼狈为奸的马努齐奥出版社的宣言令人发噱:“我们不关心读者,重要的是看好作者,没有读者,我们也可以生存。”
    埃科在书中对编辑极尽挖苦嘲讽之能事,说“出版社是世界上愚昧无知的集结之地”,虽然马上在后面补了一句“但在世界的愚昧无知之中闪耀着上帝的智慧之光”;他还历数来出版社投稿的四类人:白痴、傻子、蠢货和疯子,并洋洋洒洒花了一章篇幅解释这四类人的微妙差别。他时刻准备着对编辑放一把冷箭,尽显毒舌本色:“在出版社谁都会丢失书稿。我认为这或许是出版社的主要任务。”书里把编辑描述成“为别人接生的产婆,像演员一样,不应该被埋葬在神圣之地”,“如果没有像样的动机,写作就是多余的,还不如重写别人的书,这会造就一名好编辑”。他甚至嘲笑编辑随意修改稿件的行为是“让你的孩子冠上别人的姓遍布全世界”,把自己当成“穿便装的上帝”。
    小说中三个自视甚高的编辑既可爱又可恨,他们一方面忠于职守,废寝忘食地策划所谓的大选题,甚至抛家弃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完美地诠释了“献身精神”的含义;另一方面又恬不知耻地欺骗前来投稿的人,榨干他们的每一分钱,没有丝毫愧疚。他们似乎不是为了钱,以他们的熟练业务和诈骗伎俩,本应选择回报率更高的行当。
    埃科为某类知识分子画了一幅群像,也许是为了完善对人类愚蠢的研究,对周遭的样本做一个总结,也许是对年轻时幻灭梦想的一次哀悼,也许是对创造力衰竭的一种隐喻。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自嘲,多少是戏谑,又有多少是严肃批判,似乎很难分辨清楚;可也许认真分辨本身就是可笑的,你有没有看到,对“诠释与过度诠释”极有心得的埃科正在对你微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