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江南乡愁的歌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 刘军 参加讨论

    
     
    这本散文集分三章,“百鱼宴”、“吃扛醵”和“飞鸟盉”,共七十三篇,十四余万字。陈益的文字,对于一个有着农村生活经历的读者来说,是一场怀旧的精神回归之旅;对于久囿于都市钢筋丛林里的读者来说,是一次清丽的江南水乡之行。那些穿梭于江南湖泊的溪流鱼类,都有着一段勾连着作者生命体验和文化感悟的故事。
    《鱼的古镇》构建了一个生动的江南水乡世界。枕河而居的水上人家,靠着一方水土,形成了精致、实用的江南民间生活经验。作者在江南农耕文化的滋润下,也保存了不少珍贵的记忆。例如:在漫长岁月演变中,人们创造了很多捉螃蟹的巧妙方式;淀山湖畔的农家表弟是钓黄鳝的高手;若干年前作者在江南古镇河畔享用的百鱼宴;年迈祖母用虾糟烧制的鲜美菜羹;乡下妇女清贫度日时做的酱菜……种种与江南水乡、与鱼虾有关的文字,在陈益笔下,显得特别温情而有味道。舌尖上的纯真记忆,来自贫寒年代里的温暖人情,将读者带进一个并不久远却回不去了的时代。当今世界,现代化的物质生活催生了异化的生存状态和饮食方式,鱼虾不复鲜美,味蕾不复敏感,作者不由回望岁月,以古镇之鱼,寄托了浓郁的江南乡愁。
    文化散文最怕陷入虚无与滥情,《鱼的古镇》规避了这种倾向,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全书的落脚点在鱼和古镇,作者对大自然的原生态和天地的运行规律持敬畏之心,崇尚道法自然,因此,文字背后体现了陈益的悲悯与仁慈之心———他敬重江南悠久的文化传统,珍爱逐渐被现代文明取代的水乡文明。这种基调,不止在陈益,大凡作家与文人对于业已消逝的传统和文明,总是满含深深的怀旧之情,呈现一派伤感的田园牧歌情调。不过,陈益的高妙之处在于,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固然对消逝的美好深感惋惜,但他绝不固步自封,而是以一种敞亮的包容态度和豁达的人文情怀,面向新事物、新阶段,面对异域文化和崭新的文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