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学想象:从生态批评到环境正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哈佛大学生态批评学者劳伦斯·布依尔的著作《环境批评的未来:环境危机与文学想象》认为“环境的”比“生态的”更能体现当前环境问题的状态,而且更好地捕捉到了文学-环境研究的跨学科焦点,所以更倾向于环境批评而非生态批评。他认为,生态批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批评模式和认知上的诸多局限,而环境批评深入到文学想象引发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根源,更加重视环境批评理论的建构,更加注重发掘环境文本的社会正义和功用价值,其核心理念是挖掘文学想象在改变环境和认知环境方面的潜在价值,其愿景是观照从本土到全球的跨文化地方想象以及弱势边缘群体的文学正义诉求。
    生态批评的短板与环境批评的提出
    随着世界范围内生态思潮的高涨和环境危机的日益严峻,有着深远思想文化根基的环境批评日益引起文学研究界的重视。美国生态文学作家雷切尔·卡森、生态批评先驱之一帕特里克·默菲、文学与环境研究会创始人之一斯洛维克和布依尔、英国“绿色研究”奠基人乔纳森·贝特、中国学者鲁枢元、王诺、曾繁仁等都从生态视角解读和阐释文学,但这些声音在文学批评领域依然被边缘化,尚缺乏一整套理论预设、基本原则和批评程序。
    生态批评者在早期多注重研究自然写作和自然诗歌,强烈反对现代文本性理论,然而随着生态批评的深入发展,这种过分反理论的倾向就显得捉襟见肘,环境批评也就应运而生。当然,环境批评也仍然需要建构自足的系统化理论来消除非议和偏见,进入主流批评。不仅如此,作为极具实践精神的运动,环境批评应致力于使其观念产生社会效果,劳伦斯·布依尔认为:“环境批评的任务不只在于鼓励读者重新与自然‘接触’,而是要灌输人类存在的环境性意识——作为一个物种的人只是他所栖居的生物圈的一部分——还要意识到这一事实在所有思维活动中留下的印记。” 也就是通过对文化表现进行学术分析,来发掘有力表述环境意识的文学作品和样式。对同一自然物体,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会表露出不同的情感,而文学文本则记载了这些人类思维活动。环境意识就隐含在这些文本之内,并指向超越文本的现实领域。比如树的意象,在华兹华斯的文学想象中就与梭罗的迥异,这是与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无意识、文化价值等息息相关的。因此挖掘文本世界的文化内涵,重新建构文本与文本外世界之间的联系对于环境批评的发展意义重大。文本本身以特定的体裁和风格再现社会历史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新审视文学文本的文化内涵和环境意识,同时还要重视体现这种意识的承载体——文学样式。
    环境诗、环境戏剧和环境科幻小说就常被忽略,但这些文学文本却隐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环境意识。斯坦福大学学者安格斯·弗莱彻认为,诗不仅表明或暗示环境是其主题意义的一部分,而且将读者引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此时读者并非简单认同文本世界,而是与环境融为一体,世界就此被诗人重新构建,弥尔顿、但丁和惠特曼就是在诗歌中抒发热爱自然和构想美好世界的情怀。易卜生的剧作《人民公敌》被奉为生态戏剧的经典作品,而英国的卡里尔·丘吉尔、美国的罗伯特·希恩肯等剧作家的作品也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思想。未来生态戏剧发展应将生态问题置于戏剧主题或情节的中心,赋予土地以声音或“性格”,探讨人与地方和文化与自然间的联系,在舞台布景和表演场地等方面努力构建人与地方的浑然一体,尝试克服自然纯粹作为舞台背景的缺憾,弥合舞台上自然与文化割裂的现象,以及审视环境非正义问题等。与环境诗和环境戏剧一样,科幻小说也一直备受冷落,但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这种文体特有的人文关怀与生态理念的契合所产生的意义。此外,电影、电视等视觉艺术领域的绿色现象也值得关注,其蕴含的环境意识有待发掘和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