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鲍德里亚的“微观政治学”——《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对马克思使用价值的批判(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未知 张静 参加讨论

    二、对鲍德里亚使用价值的再批判
    那么,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是否真如鲍德里亚所批判的仅仅体现了物质的自然属性、其单纯的有用性使其难以进行商品的等价交换、从而丧失了体现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商品拜物教的良机呢?依笔者之见,鲍德里亚是用固定和静止的眼光透视马克思本应是历史性、发展性的概念,因此才得到了一个变形和曲解了的使用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性思路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同样得到体现,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都是随境而变,呈现历史发生性。使用价值的确体现了物的有用性,但这个有用性本身是有层次和历史阶段性的,鲍德里亚将其混为一谈未免不妥。他混淆了两个概念:一是使用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仅仅是作为人类自身产品的属性来体现,是物本身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二是资本主义商品社会,使用价值作为商品二因素之一,随着交换价值一起进行经济交换和流通,使用价值的有用性被赋予了社会意义,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马克思在1879年《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使用价值的概念有比较系统的阐述:“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特殊的历史性质。”[7]413 “至少有一部分劳动产品即使用对象成为‘商品’,而这并不是一开始就发生的,而只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即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才发生的,所以交换价值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因此,如果说商品的‘价值’只是一切社会形式内都存在的东西的一定的历史形式,那末,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特征的‘社会使用价值’也是这样。”[7]420-42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及,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使用价值体现的仅仅是将其作为产品的自然属性,是物的有用性,即人类的产品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生产的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比如马克思举例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封建社会的劳动形式、农村家庭制产业、自由人联合体等即是如此[6]52-54。“在这里,物,‘使用价值’,只是当做人类劳动的物化,当做相同的人类劳动力的消耗,因而这个内容表现为物的对象性质,表现为物本身固有的性质”[7]420。
    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社会,劳动产品成为了商品,物的有用性被赋予了人为的、经过社会组织化的意义,“他们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7]406。人类不仅生产满足自身需求的使用价值,还为别人、为社会生产使用价值,使用价值融入商品的组成,表现为经济上可以进行平等交换的有用性,具有了社会意义。 “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就只是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7]413“作为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只有当使用价值本身是形式规定的时候,它才属于后者的研究范围。它直接是表现一定的经济关系即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8]
    可见,马克思的使用价值并非如鲍德里亚所说仅仅体现了物的有用性、不具有可比性,使用价值作为连接劳动产品与人类之间的中介,也是以社会关系为前提的。因此,马克思与鲍德里亚一样,认为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物的自然属性。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证了使用价值是商品不可或缺的因素。“商品是在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式上,当作铁,麻布,小麦等出现于世间的。这是它们的家常的自然形态。但它们是商品,只因为它们是一个二重的东西,是使用品同时又是价值担负物。它们不过是在它们具有二重形态即自然形态和价值形态的限度内,表现为商品,并且具有商品的形态。”[6]19
    使用价值从来都不是独立于交换价值而存在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担负物。“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以另一种使用价值互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这种关系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动。”[6]6-7因此,使用价值应该是和交换价值一样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交换价值不仅表现为使用价值的对立面,而且同时表现为它的成果,因为它是在使用价值的‘腹肚’中成长起来的。”[9]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还谈道,从某种角度来讲,资本主义社会有些非生产劳动的使用价值也可构成商品。“我叫到家里来的缝制衬衣的女裁缝,或修理家具的工人,或清扫、收拾房子等等的仆人……他们也完全和在工厂做工的女裁缝、修理机器的机械师、洗刷机器的工人……一样,把自己的劳动固定在某种物上,并且确实使这些物的价值提高了。他们所生产的使用价值,从可能性来讲,也是商品:衬衣可以拿到当铺去当掉,房子可能卖掉,家具可能拍卖等等。”[10]156马克思进而论述,甚至剩余价值本身也是从特殊的使用价值中产生的。“我并不限于考察商品所表现的二重形式,而是立即进一步验证了商品的这种二重存在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有用劳动,即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抽象劳动,作为劳动力消耗的劳动,不管它用何种有用的方式消耗(这是以后说明生产过程的基础);论证在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货币形式即货币的发展中,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另一种商品的自然形式表现出来;论证了剩余价值本身是从劳动力特有的‘特殊的’使用价值中产生的。”[7]414
    因此,尽管鲍德里亚始终认为马克思只看到了商品二因素中交换价值的拜物教本性,忽视了使用价值背后的终极意义及其拜物教本质,但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已经进入了商品拜物教的范畴。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非常深入地研究了拜物教的表现形式和物质载体,认为生产者同社会总劳动的关系就不是表现为“存在于生产者之间而是存在于客观界各种物品之间的社会关系来反映”[6]48。由此可见,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不仅是鲍德里亚所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的交换价值形式上的批判,还包含了使用价值这样一种物质载体的实质是对客观存在的物化关系的确认。所以,马克思的拜物教本质是表现形式的交换价值和物质载体的使用价值之间的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