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探索先唐文学研究的新范式(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孙妙凝 参加讨论

    推进古代文学的本位研究
    在一些学者看来,长期以来的文学史研究范式限制了文学研究的视野,某种程度上是对本土文化的“选择性解释”,应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文学本位研究。
    徐建委认为,古代文学学科已高度成熟,但其真正的贡献是在史学、文献学方面。在文学方面,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郑振铎、林庚、刘大杰的文学史相比,缺乏实质性拓展。这是因为文学史的问题方式围绕“作家—作品—读者”这几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展开,容易陷入简单的“关系研究”。
    林晓光则告诉记者,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文史互证”范式,一方面造成文史界限的模糊,另一方面使得文学研究过度依赖行为史层面的史学研究。实际上“文学文本”本身应成为“文学史”学科最庞大丰富的史料库,然而在具体研究中,这些文本严重缺位,我们并没有探索出一套观察、解读古代文本的原则与方法。这也使得文学研究无法回应后现代视域下史学界对文本的期待,失去跨领域对话的可能。他认为,“应当从个别作品单位出发,对(广义的)文学文本运作体系、下笔技巧、构造形式、功能取向进行全面的研究,将不同文本系统间交互作用、先后演进的过程展现出来。如此才能从新的层面重新构建六朝文学的框架,发现以往隐藏着的深层面相”。
    “加强古代文学的本位研究,不可忽视时人的审美标准及要求”,复旦大学中文系罗剑波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通变”观念,以其对前世历代文章创作、文学现象的深入反思和回顾为基础,如果认真把握“通变”的实际内涵及刘勰之心志,而后再去审视周秦汉唐各体文章的递延历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