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鲁迅“被小资”的策略 创造社将鲁迅小资化,却面临着同样的知识分子出身问题。这促使他们采用了政治审查、阶级验证与价值审判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是政治审查。革命文学论者衡量文学价值的首要标准是政治标准,直接理论资源是阶级斗争学说与意识形态论,其要点有三:其一,文学的首要功能是政治功能。他们强调“文学在社会全部的组织上为上部建筑之一” [6],文学为政治服务,“一切的文学,都是宣传” [7],文学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另一场政治战争。“我们的文学家,应该同时是一个革命家。他不是仅在观照地‘表现社会生活’,而且实践地在变革‘社会生活’”[7]。其二,文学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现,更是阶级意识的反映。革命文学论者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个从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递进跃升的过程。与此相应,文学发展也要体现阶级斗争:“文学,与其说它是自我的表现,毋宁说它是生活意志的要求。文学,与其说它是社会生活的表现,毋宁说它是反映阶级的实践”[7]。其三,当前形势正处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段,所以,当前的文学评价应以表现、反映、宣传无产阶级革命与斗争为标准,服从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总任务。《文化批判》的宗旨说得非常清楚:“《文化批判》当在这一方面负起它的历史的任务。它将从事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的批判,它将描出近代帝国主义的行乐图,它将解答我们‘干什么’的问题,指导我们从那里干起。”“《文化批判》将贡献全部的革命的理论,将给予革命的全战线以朗朗的光火。” [8] 第二步是阶级验证。既然文学都反映着阶级意识,这是政治前提,那显然,作家与作品的阶级身份与阶级意识直接决定着作家作品的地位与价值。阶级验证的方法是,将作家生活阶层与作品反映的内容与特定阶级直接勾连,从而对作家身份及其作品做出阶级判断。李初犁指出:“我们要批评鲁迅底的作品,不仅说他的文章‘峭刻’就算完事,我们在检讨他的技巧的好坏之先,应该指示它的内容是代表那一个阶级的意识。” [9]成仿吾在将鲁迅等人资产阶级化时,直接将闲暇的生活方式、文学趣味与资产阶级直接相连,将鲁迅等人的文学定性为资产阶级文学。李初梨、钱杏邨在将鲁迅以及五四作家小资化时,也是从鲁迅、叶圣陶、郁达夫、张资平等作家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与情趣着手,认为他们没有反映无产阶级的生活、趣味,而是反映了个人情趣,这是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情趣。郭沫若从鲁迅的“籍贯”“家族”“年纪”与“身体发肤”,直接引申出这是“封建时代的观念”,从而将鲁迅定位为“封建时代的余孽”,连资产阶级也不是,是“二重的反革命”。 不过,创造社面临自我命名的难题:他们与鲁迅一样都是知识分子,按照共产国际的定论,知识分子都是小资产阶级,他们如何既将处于同一阵营中的鲁迅等人小资化、同时又能使得自己无产阶级化,这是颇费思量的。创造社主要是通过“阶级背叛”来实施的。在他们眼中,知识分子属于小资产阶级,具有动摇性,既可能堕落到资产阶级阵营而叛变革命,也可能“奥伏赫变”(扬弃)而成为无产阶级而投身革命。被他们小资化的对象就是没落的或蜕变的小资产阶级;而他们自己则背叛了自己原本所属的阶级;成为无产阶级。李初梨对于郭沫若的分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认为鲁迅、叶圣陶、郁达夫、张资平代表了没落的不进步的小资产阶级,而郭沫若则是战斗的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后来又“奥伏赫变”为无产阶级。这个判断由谁来完成呢?就是他们这些自动获得无产阶级身份的人们。 第三步是价值审判。对作家作品进行阶级验证后,革命文学论者持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政治标准,对其做出最终的价值审判。显然,判定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则是积极的、有价值的;判定为非无产阶级文学的,则是没落的、无价值的。成仿吾在对趣味文学做出资产阶级性质的判断时,同时也做出了价值判断:资产阶级的趣味文学既不是文艺的正道,也不符合中国文化进化的进程,更不是时代所需要的文学。趣味文学家的态度是游玩的,不诚实的,常常把自己投入琐碎的现象之中而以所谓趣味为目的,不能对现象进行整体观察,因而是非艺术的[1]。 钱杏邨批评鲁迅时用了“坏脾气”“不愿公开认错”“不可救药的劣根性”“个人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的丑态”“不愿公开认错的小资产阶级的性格”“忘不了阶级背景及其特性的一个彻头彻尾的小资产阶级”“结果仍旧是死亡”等词语,这不是客观的评论,而是一种否定、贬抑性的价值审判。 在革命文学论者将鲁迅“小资化”的环节中,政治审查是确立文学评判标准,是为文学合法性审查“立法”。通过这一立法过程,创造社确定了文学政治功能的优先性,确立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唯一合法性,这是判断的大前提。阶级验证是将鲁迅等五四作家进行阶级定位,这是对作家及其创作进行司法审查,这是“侦查”阶段,是判断的小前提。价值审判是依据性质判定做出最终审判,符合无产阶级政治标准的作家与作品具有政治与道德的合法性;不符合的则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成为革命对象,这是司法“审判”,是判断的结论。通过政治审查(大前提)→阶级验证(小前提)→价值审判(结论)这三个环节,创造社实现了将鲁迅小资化的意图,同时也做出了价值宣判,宣判鲁迅及其作品的非法性,从而予以打倒与清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