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宏观话题的文学书写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 白 烨 参加讨论

    反映当代中国农村艰难变革的纪实作品《一号文件》,出自长于工业题材写作的小说家莫伸之手,多少使我有些意外。但读过作品之后,却让人倍感他的这次专注于“三农”的写作,委实是“蓄谋已久”,确属有备而来。
    “一号文件”是指中央于1982年1月以“一号文件”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之后,连续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农村政策进行一系列重大调整与重要决策的系列文件。“一号文件”如何在关键的时候导引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变革,农民的致富,莫伸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现实踏访获取的第一手资讯,作了充分而有力的揭示。
    但《一号文件》不只围绕“一号文件”的制定与发布,写了当代农村困境中的突围与历史性的变革,它还以更为充盈的内容,更为开阔的视野,由农村生态与农民心态出发,在思想与路线上,生发出更为宏观的思考,提出了更为根本的问题。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业、农村与农民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主要支撑,农民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三农”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党和政府在启动改革开放的决策中,首先关注“三农”,并把涉及“三农”的决议与决策,用“一号文件”命名的内在缘由。首要问题与头等大事,当然要用“一号文件”郑重对待。
    在《历史的回顾》《伟大的转折》两章里,作者写到几位身处基层、心忧天下的农民思想者。在他们置身的那个时代,对农村现状的感怀,对“包产”问题的呼吁,并由此受批挨整,乃至改写命运的遭际,实际上,这些屡禁不绝的农民心声,正是“一号文件”精神的时代先声。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来自一线、立足底层的呼声,乃至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种种试探与实践,才有“一号文件”的循名责实和最终落到实处。看到这些,人们既为那些先行者的生不逢时感到惋惜,又为他们义无反顾的仗义执言至为敬佩。在中国的这个“希望的田野上”,不只生长植物,生产粮食,还出产思想,诞生英雄。这使得这个“田野”,不管遇到什么,总会满含“希望”。在这里,作品写出了农民思想者的可贵,又写出了中国农村的藏龙卧虎,并揭示中国问题的根子在农村,希望在农民。
    作品所写的两股绳终于拧成一股绳的过程,令人欣慰,也令人反思。长期以来,农村不如意的现实,农民想改变的愿望,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关注与切实的倾听。这背后的原因,是领导层与农民们并没有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际上是两股道上跑各自的车。而经过数十年的观察与探索,党和政府调整了思路,由“一号文件”完成伟大的转折,两股绳终于拧到了一起。由分离到走近与合力,从领导与管理的层面看,确有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和汲取的教训。长期以来,对农村艰难现状的束手无策,对农民呼声的不置可否,这不仅是一个对农业与农村忽视与漠视的问题,而且还在于实事求是的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人为本的理念等落实不到位,而这更是造成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强制作风盛行,乃至干群关系紧张的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