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左琴科:无语的苍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2013年02月 童地轴 参加讨论

《日出之前》,[乌克兰]米哈伊尔·左琴科著,戴骢译,新星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32.00元
    

人们很久都没有读懂《日出之前》这本书,由于没有被读懂,加上当时苏联的社会背景,《日出之前》被禁30年,作者米哈伊尔·左琴科为此也蒙受了沉重的灾难。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大多在小学课本里都读过一篇短文《列宁与卫兵》。说的是在俄国革命胜利后,克里姆林宫里一个年轻卫兵从未见过列宁,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开会忘记带证件,被卫兵拦在门外。这时,后面有一个满脸胡须的人大声呵斥卫兵,“这是列宁同志,怎么能不让他进去呢?”列宁立即制止了这个人的叫喊,并且表扬了年轻的卫兵。由于列宁对制度、对法律的尊重,小小的卫兵获得了尊严。
    这篇简短文字的作者就是哈伊尔·左琴科。当这篇文章准备发表在当时的《星》杂志上时,细心的编辑建议改掉训斥卫兵那个人的络腮胡子,因为列宁的战友加里宁有一脸胡须。左琴科听从编辑的话顺手就改成了小胡子。
    于是,斯大林生气了……
    “我以将近十年的时间为这部新作(《日出之前》)搜集素材,一直在期待战事平息,天下太平,以便能在书斋宁静的氛围中坐下来写作。可是这样的氛围没有出现。于是,我把带来的素材放在木制的沙发床里边,晚上我就睡在这张床上。”左琴科说,“没关系,一旦战争结束,我马上动手写这部作品。”
    1942年8月,他把素材从床底下挪到了桌面上,战争尚未结束,便开始动笔了。
    一年后,《幸福的钥匙》前半部分连续刊载在苏联文学杂志《十月》上。这本书被人们看作是左琴科的自传体小说,他为了摆脱困扰自己多年的忧郁症,破天荒地把巴甫洛夫的生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融入其创作之中。通过一次次的回忆,从曾经的生命崎岖历程中找寻自己病症的痕迹。他从少年岁月回忆到而立之年,然后又回到童年时代,他深入挖掘自己在人生年轮走过的轨迹,仍然没有查察出任何蛛丝马迹。后来,他居然把他的追忆上溯到了婴儿时期,从“水、手、乳房、雷击”中找到了产生病源的刺激物,而这些刺激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饥饿。
    然而就在当年12月,苏联《文学与艺术报》发表了一篇《论左琴科之新作》,抨击《幸福的钥匙》是“下流的”,“没有道德的”,后又被定性为“反艺术的,与人民利益背道而驰的”作品。很显然,左琴科根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来面对这场早有预谋的政治性陷害。他甚至还天真地上书斯大林,希望“伟大领袖”给予关怀,希望人们能意识到这本书在科学和文学上的意义。
    他差点被捕入狱,从此被开除出作协,失去了经济来源,靠别人借助维持生活。
    那个特殊年代的苏联,岂止是左琴科,数不清的艺术家和作家被悄无声息地流放,噤声,逃亡。1946年8、 9月间,苏联的报刊和广播电台对左琴科和当时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进行轮番批判。这位白银时代“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此时被称为“不知是修女还是荡妇,是集淫荡与祷告于一身的荡妇兼修女”。有人声称她的诗歌充满悲观情绪和颓废心理,停留在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以及“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理论的立场上,对青年一代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阿赫玛托娃受尽了屈辱和磨难。
    比那个时期许多作家要幸运得多,左琴科和阿赫玛托娃都熬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1953年,“伟大领袖”魂归西天,左琴科得以重新加入了作协。但《幸福的钥匙》的厄运并未结束,1954年5月,他因不同意原来对他著作的批判,又惹恼了另一位“伟大领袖”赫鲁晓夫,一连串的攻击、谩骂和封杀相继而至……
    “我愿意接受任何命运,就是不要现在的命运!”左琴科在他生命的晚期,靠做皮匠过日子。有一天,一个出版人找到他,左琴科正干着皮匠活儿。找他的人说要出版他的文集,左琴科说,什么文集啊?谁写过文集?然后就继续做他的皮匠活。1958年7月,左琴科因身心疲惫郁郁而终。
    自1943年《幸福的钥匙》中途被禁之后,后半部直到1972年才在《星》杂志以名为《理智的故事》发表。1973年,美国一位学者认出它就是《幸福的钥匙》无缘面世的后半部分,因而前后合二而一,以《日出之前》的原名在纽约出版。在苏联,直到1987年文学出版社列宁格勒分社出《左琴科选集》,《日出之前》才以完整的面目与读者见面。
    左琴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将身边人的真实生活事例拿来探讨恐惧、痛苦、不幸和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他对人的梦境、心理与行为、意识和潜意识进行探究,以生动洗练的文笔展示了个人的心灵史。书中描绘了19和20世纪一些著名作家的身影,如爱·伦坡、巴尔扎克、莫泊桑、果戈里、叶赛宁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他对他们一一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左琴科的结论是,通过理性的克制,通过心灵的净化,一定可以战胜不幸和衰老、病魔与苦难。他还对俄罗斯风土民情、时代文化以及社会苦难的诸多侧面在读者面前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撰写了一部探索人性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奥秘的作品。左琴科把文学同科学融合到一起,去寻觅命运不幸的本源以及摆脱苦难的路径。给读者以丰厚的想象时空和深刻的生命启迪。
    书中记录了左琴科为了治疗忧郁症,找了许多医生,尝试了多种药物和各类疗法,均无效果。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开始阅读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和书籍,想从中获得拯救之方。但令他震惊的是,那些令他崇敬的大师肖邦、果戈里、涅克拉索夫、爱伦·坡、福楼拜、谢德林、安德列耶夫、勃留索夫以及列·尼·托尔斯泰等都在忧郁之中痛不欲生。他认识的几个当代同时代的作家也同样是忧郁症患者,比如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年仅三十岁就上吊而亡,五年后,激情澎湃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步其后尘……
    翻译家戴骢先生在翻译这部作品时,为一个率真的人的遭遇,那份完整的人格以及自身、还有身边朋友的坎坷经历,他曾经热泪盈眶。
    左琴科一直以讽刺幽默而闻名遐迩。他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普通百姓、公务人员。作者善于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琐事中摄取题材,嘲讽形形色色的市侩心理、庸俗习气以及官僚主义作风。其讽刺小说《澡堂》和《贵妇人》等早已成为了传世经典。他在描绘那些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和事件时,细致、深刻、一针见血。后来的《重返的青春》和《日出之前》被誉为“科学文艺小说”。
    “我在一九四三年十月写完了本书的最后几行。收音机里刚刚广播了德军在第聂泊河溃败。多么大快人心的消息呀!其实德军的下场不可能不这样。凡是对人所珍视的一切都加以反对的人,凡是反对自由、反对理性的人,凡是实施奴役,用野兽的嗥叫以替代人类的语言的人,是不可能获胜的……深夜。我面前放着我的手稿。我翻阅着手稿,作最后的修改。遮着帷幔的窗户透进了曙光。我推开阳台门,走到阳台上。十月寒气森森的清晨。一片寂静。莫斯科还在沉睡。街上空荡荡的,阒无一人。可是东方的天空已染上玫瑰红。早晨降临了。”这是左琴科在《日出之前》“跋”里的一段话。
    读完此书,我不感觉到这是一本小说。书中那些智慧、幽默的文字让人体悟生与死、爱与恨的辨证与统一。人在啼哭中走来,忧郁地生存,屈辱的离开,痛苦的死去,心不甘情不愿,问世间真理为何物,斑驳无语的历史弹指一挥间已过半个多世纪。
    左琴科是否在日出之前找到了幸福的钥匙,我心存景仰,却留下无语的苍凉。

责任编辑:晓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