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到了沉淀与反思的时候——2014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阅读笔记(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刘大先 参加讨论

    地方怎样呈现
    地方性、区域性文化交织着族群文化,自现代以降一直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主脉之一。书写地方文化的小说这些年来并不少见,但大多数流于民俗展示、风情展演。雨燕(土家族)的《盐大路》则是2014年出现的令人眼前一亮的长篇小说。这部书写民国年间鄂西、川东、湘南三地交界处的挑盐之路的小说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劼人、沈从文式的风物、氛围与人情细描。其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并没有外在于笔下的人物,而是饱蘸着情感,这种情感极具质感和代入性,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悲悯情怀弥漫在字里行间。吕大路、花喜鹊、闷兜、青萍、望禾等人物都独具个性,形成了完整的鄂西民间人物画廊,“挑二”和民间结社组织福缘坛、村镇团练等构建了立体的底层社会结构形态。作者以温情的笔触提供了一种地方性书写的鲜活个案,也为当代文学奉献了一种“在路上”式的本土小说。
    雨燕写的是中南地带,马悦(回族)的《归圈》写的则是西北风土。一对贫贱夫妻的半世生涯在粗粝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慢慢呈现出其细腻的底质:米姐不如意的婚姻在生活的磨练和丈夫穆哈的宽容、奉献中逐渐消去了戾气,形成了相濡以沫的情谊。穆哈牧羊归圈和因过失入狱的儿子的归来,为充满辛酸艰苦的生活带来了难得的亮色。小说充满浓郁的西北黄土风情,并且让这种风土气息融入到人物的性格与生活之中,在短小的篇幅中蕴含着厚重的人生体验和感受。有些地方素材被赋予了普遍性的寓意,如沙吾尔丁·依力比丁(维吾尔族)的《鼠饷》(巴赫提亚·巴吾东译)中,尼亚孜·恰西坎靠挖老鼠洞为生,却比那些辛苦劳作的农民过得还要富足,但是有一天各种老鼠联合起来,潮水般涌向他的家,将他家夷为平地,连他的孙子都咬死了。灾难过后的尼亚孜认识到“所有的罪责都在自己身上”。这里面有教义也有教益,有忏悔也有彻悟。
    地方性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形式上如果吸收了地方美学要素,则会显示出先锋性的一面。梦亦非(布依族)的《碧城书》描写了西南远疆一个叫都江城的地方,以鬼师大院为中心的各种势力50年来此消彼涨的博弈过程。叙事者“我”是鬼师大院的长者,长期致力于在院中建筑拥有3个中心的迷宫。这3个迷宫分别是作为空间的月宫、作为时间的水宫和作为象征意义的玄宫。 这个线性叙事通过将历史事件、过往县志、爱情故事、梦幻叙述糅合在一起,打破了时间的流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突破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话语窠臼,让地方性的思维与心理赋予“小说”以新鲜的内涵。
    地方的独特性往往与现代化进程的一体性之间构成张力。在这样的结构中,地方如何自处?韩伟林(蒙古族)的《遥远的杭盖》也许暗示了一种可能。原本青梅竹马的厚和与图雅因为误会导致分手,这本身是一个平常的情感故事,却因为与“围封转移、退牧还草”的城镇化过程密切相连,从而具有价值观冲突的色彩。厚和固守草原,因为他只喜欢放牧,这种行为中隐喻着游牧传统的失落,但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情节和前情,很大部分是由厚和与图雅彼此互发的短信来推进和揭示的——厚和虽然排斥进城,却不排斥现代科技。遥远的“杭盖”作为一个渐行渐远的精神家园,如何才能应对今日的变局呢?两个人最后各自找到归宿,却依然保持了友谊,这以温和的态度显示了不同价值观共存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