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鲁迅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 个人认为,如果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和确立鲁迅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和独特价值,至少要认真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鲁迅与传统国学以及与同时代学术大师之间的关系。鲁迅作为“章门弟子”而主要从事新文学创作,无论是其文学史研究还是对汉字源流的考察,都明显带有章太炎治学风格的痕迹。至于其对魏晋文学及文人风貌的考察,更是和章太炎一脉相承且又有发展深化。此外,与鲁迅同时代学者又是如何评价鲁迅,鲁迅又是如何看待他们,这些都是鲁迅与中国学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全面阐释鲁迅的学术道路和学术理念对20世纪中国学术转型的影响。应该关注鲁迅的学术研究是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展开,鲁迅对外来和传统学术资源又是如何借鉴吸收和改造,并如何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的(对此学术界似乎仍有不同看法)。其实,鲁迅在其中国文学史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概念和基本的框架设计、文学类型划分甚至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及考证方法等,都对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影响十分巨大和深远,其研究确实属于开创性和填补空白的,仅此就足以使“学者鲁迅”的形象得以确立。此外还应分析鲁迅的学术道路选择怎样影响中国现代学术体系之建构以及二者的双向互动关系,同时注意将鲁迅同胡适、王国维、陈寅恪、郭沫若、顾颉刚、郑振铎等学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显示出鲁迅独特的学术研究方式和学术精神对20世纪中国学术体系建构的影响。研究“学者鲁迅”形象如何被“文学家鲁迅”形象遮蔽、近年来又如何由模糊变为清晰,鲁迅的治学如何与其创作互相影响并相辅相成,并进而举一反三对其他更多个案进行研究,这些都是现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至于鲁迅的学术研究因其辉煌的文学成就以及其他因素长期受到遮蔽和忽视,这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 再次是探讨20世纪中国“鲁迅学”的兴起对现代中国学术的影响,总结鲁迅学术思想对21世纪中国学术建设的意义。一方面,鲁迅独特的治学理念和思维方式,以及从中外学术资源中汲取精华的过程值得研究,并要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学术体系建构的宏观背景下进行梳理,更要建立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之上。还要对鲁迅的从教历史和执教特色给予关注,对鲁迅的文学创作从学术层面上给予观照,这其中也包括对鲁迅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美术思想等方面的观照。另一方面,从鲁迅的学术地位之变化以及在全部鲁迅研究中所占地位可以反思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经验教训,为繁荣中国学术研究提供借鉴。在这方面,将中国古代文学及语言研究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以及更为专业的鲁迅研究界对于鲁迅研究中一些关键节点和有关学术观点的认识进行多方位的比较,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如今,不再依靠其辉煌文学创作成就的“学者鲁迅”形象,正在主要凭借其学术成果和学术研究特色,在真正专业的学术眼光注视下,接受真正学术意义上的严格评判并已经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其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开创性和独特地位也因此得到了确认。 (摘编自《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第2期)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