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什么时候开始,上帝不管幸福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张伟劼 参加讨论

《灰烬之后》
    [乌拉圭]克劳迪娅·阿蒙瓜尔著
    Editorial Alfaguara
    2005年出版
    

如果说稳定的收入、完满的家庭、无需贷款的房子和车子意味着幸福,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拥有这一切的都市人感到不幸福?如果说幸福的调性就是安稳、重复的,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宁可与既有的幸福决裂,反而要在通向未知的道路上重新发现幸福?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对人类不可能幸福的原因给出了部分解释:因为人类的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的。再“成功”的人,也难逃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当一位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多年、后辞职去创业的名主持被记者问到离开央视的原因时,她解释说,在此之前,她已经尝试过多个不同的节目,成为央视的资深员工。央视的办公地点离八宝山很近。有一天她想,她最终会从央视直接通往八宝山。从这个稳定的职位直通八宝山的恐惧,逼迫她做出换种活法的决定。她不喜欢这种可以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觉得在死亡之前,人生的路上多一些拐弯、多一些屏障,这行程才会更加有滋有味。不管她的解释是真是假,她的那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在我看来,央视与八宝山的近在咫尺、“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揭示了生存的本质,它与名声、地位和财富全然无关。尘世之中,多少人朝九晚五、忙忙碌碌,在机械、重复的生活中忙着通向坟墓?
    《灰烬之后》(Desde las cenizas)的故事以一个开机的动作开始。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的迪安娜坐在电脑前,点了根烟,然后在尚未亮起的显示屏上审视自己。大概所有的女人都害怕变老,却又都喜欢一遍遍地在镜子里审视自己。镜子中的那个,是自己,也是虚无。一场单调往复、直通死亡的人生本就是虚无。多少人便是长久怀着揽镜自照时的那种平静的绝望,度过了漫漫一生。
    迪安娜的婚姻看上去很温馨。丈夫南多供职于一家大型国有公司,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待迪安娜也不错,然而只是把迪安娜当作妻子,不会添一分浪漫,像对待情人一样待她。大多数的“美满”婚姻大概不过如此:“他们从最初相识的惊喜中保留下来的,不过是一份已化为灰烬的想念……从某个时期开始,他们能在脑中重复对方的表情,能准确地预知对于那些一成不变的问题,对方会作何应答。也正因为此,他们之间的话少了,而且每过一阵,当他们发觉船只沉没、需要紧紧抓住一块流离的木板时,他们就互相欺骗,不厌其烦地重复说,他俩之间只需要一道目光,就能互相理解了。”
    他们就这样生活在徒有虚表的幸福中,生活在伪装成幸福的谎言里。迪安娜害怕老去也害怕改变,任由自己慢慢滑向中年。南多精心安排好有老婆有情人的生活,在情人的怀抱里重新体验爱情的美妙,反倒在与妻子同床时觉得自己不忠。迪安娜终于偶然发现了丈夫出轨的证据,却不愿把谎言戳破。又经由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此沉迷于网络爱情,在精神上出轨。青春、最初的爱恋、原先的激情,都已成死灰。
    如果说迪安娜代表了现代女性的一种可能:结婚、生子、变老并服老,遵循一道自然、世俗、确定的轨迹,那么她的妹妹加芙瑞拉则展现了另一种可能:不肯早早嫁人、出国拼学位、邂逅不靠谱的浪漫情人、受伤……追随内心的召唤,哪怕暴死在通往未知的路上。加芙瑞拉突然通知姐姐说她要从秘鲁回乌拉圭,然后她就风风火火地回来了,带着一个骨灰盒。这个骨灰盒是一场失败恋情的苦果。如果加芙瑞拉不是因为想吃正宗的冰激凌,就不会去利马的那家阿根廷烤肉店。如果她不在那家烤肉店与女招待拌嘴,就不会引来店老板的注意。如果店老板不是个有魅力的阿根廷男人,加芙瑞拉就不会对他一见钟情。他们坠入情网。然而,他只想享受激情,不肯接受激情的后果。加芙瑞拉怀上了他的孩子,他推卸责任。加芙瑞拉毅然选择了分手,一个人把孩子生了下来,结果婴儿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她带着孩子的骨灰和破碎的心回到故土疗伤。
    不相信命运也不愿按部就班生活的人相信,人生的轨迹是由一个个偶然连接起来的,不确定性才是人生的本质。所以,我们有理由委身于偶然,与不确定性翩翩起舞,尽管最美妙的幸福背后也隐藏着最残酷的危险。加芙瑞拉以为自己找到的幸福,化成了一盒骨灰。可是,她的姐姐迪安娜就一定更为幸福吗?迪安娜的天伦之乐,实质上也已渐成死灰了。因为一封发错地址的电子邮件,她与一个陌生男子建立起联系,在互相往来的邮件中互倾衷肠,只是迟迟不见面。迪安娜也渐渐委身于偶然,沉浸在不靠谱的爱情里了。打开电脑看有没有邮件,成了她每天做的头一件事。“每回打开邮箱,她都希冀着找到某种自己无法把握的东西,某种搅动时间、惊动日常生活规律的东西。”“这么多年的安全,这么多年的秩序,现在她却需要这种不确定性来开始每一天了。”电邮传情,填补了现实世界的空虚无聊,为迪安娜的人生重新燃起激情。
    不确定性、偶然、萍水相逢、电子邮件,都是属于“轻”的、稍纵即逝的东西,可是,“轻”也能转化成“重”,转化成确定和必然。在现代生活中,当婚姻成了谎言,爱情变成商品和广告词,性爱沦为浮云般的廉价快感,反倒是虚拟的网络承载了不少的生命之重。且不论几乎天天见诸报端的网络诈骗案,事实证明,在电子信息交流中摘下日常生活的面具、达成真心的沟通,是可能的。都市中这一个个有组织有纪律、热爱喧嚣实则孤独的个体,只要还没有沦为机器,只要还保留着人的本性,就一定会渴望真诚的交流。真诚是对虚伪的反抗,都市人生活在太多的谎言里。交流冲破孤独的樊篱,都市人总爱用理智和谨慎将自己包紧在茧壳里——“从很久以前开始,迪安娜就觉得她的想望因恐惧而麻木了。恐惧躲藏在理性的阴影里,打扮成明智的模样,就像一只蜘蛛,用看不见的丝编织着一张网,静静等候着猎物。”
    作者在故事的每一章末尾都贴上两封迪安娜和她的网络情人往来的电子邮件。这些电子邮件构成的情感轨迹与小说的叙事主线平行发展,却在高潮处戛然而止。没有新邮件了。这预示着迪安娜的神秘情人终于现身吗?在一场为加芙瑞拉精心安排的相亲聚会尴尬收场后,迪安娜忽然发现雨过天晴,人生即将掀开新的一页。她也以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举动,帮助加芙瑞拉打开了心结。故事到此便止。
    听说已经有人打算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作为电影故事,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是合适的。我们可以想象迪安娜的新恋情是甜蜜的,也有可能是令人失望的。无论是甜蜜还是令人失望,那接下来的故事只适合拍肥皂剧了,迪安娜也将接受电视剧观众的道德审判……日常生活就是像肥皂剧那般无聊的,肥皂剧也以日常生活的节奏为在当日的工作和次日的工作之间暂歇的人们提供肥皂泡般美丽的娱乐。然而小说终究是站在无聊生活的对立面的,作家也没有义务去做道德审判:迪安娜的重获新生和此故事留足空间的结尾,并不表明作者支持还是不支持婚外恋。
    作者还在书中展示了另两种婚姻。迪安娜的公公婆婆很年轻时就结为连理,长相厮守,在乡下过着简单、平淡的生活。迪安娜的女友梅塞德斯与不求上进的男人鲁西奥组成丁克家庭,他们互相厌恶对方却还得凑合在一起过日子。似乎上一辈人总是被上帝安排结合,夫妻和睦,相敬如宾,过着田园般幸福的生活,然后不知从何时开始,上帝撒手不管了,新一辈的人学会了欺骗、出轨、离婚、妥协、不要孩子、有性无爱……这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本书作者克劳迪娅·阿蒙瓜尔(Claudia Amengual)于1969年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是当代拉美文坛风头正劲的作家之一。该书于2006年获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大学和瓜达拉哈拉国际书展颁发的“修女胡安娜·伊内丝·德拉克鲁斯奖”。这则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寓言故事大概发生在蒙得维的亚,同样也可以发生在今天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城市。不可否认的是,乌拉圭作家自有其城市文学的传统。《灰烬之后》让我想起另一位乌拉圭著名作家马里奥·贝内德蒂(Mario Benedetti)写于1959年的小说《休战》(La tregua),也是一个关于情感的故事,也发生在蒙得维的亚。在这本日记体小说里,我们可以透过老男人马丁·桑多美的心事记录了解到他的一段隐秘的忘年恋故事。繁复单调的工作,丧妻之后多年的单身汉生活,与子女的关系出现危机……新同事劳拉·阿维亚内达的出现为他的黯淡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他与可以做他女儿的劳拉一步步走向牵手、同居,然而就在爱情最甜蜜的时候,就在桑多美鼓足勇气打算向她求婚的时候,劳拉从办公室中消失了。她不幸病故。桑多美重又回到单调、孤独的生活中,仿佛他经历的这场短暂的恋情只是上帝在他退休、离世之前赐给他的一份礼物,让他拥有片刻享受生命的美好。
    幸福终将化为灰烬,这是自然规律使然。然而,这终究阻挡不了人在一次次的灰烬之后重新追求幸福的努力。

责任编辑:晓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