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于白描凸显视觉画面 宋词相比于唐诗,语言形式更加灵活,往往寥寥数语,画面感却极为突出。很多作品的单个句子往往就是一幅画、一个场景,可观可感性强,并且场景的切换自由灵活,善于把不同的场景画面编织在一起。如欧阳修的《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这首词一开始两句就很有画面感,就像后来的戏剧舞台上人物的出场,头饰、衣着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感一样。不仅如此,这首词的神态都可以让人感受到“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后来戏曲中常见的动作表情人物角色都出来了。 宋词的画面感很强,短短几个词句就能构成很多画面,我们可以称之为白描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也正是从宋代开始,山水画作品的色彩越来越淡,留白越来越多,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到后来的元曲,更重视白描的手法,如大家熟悉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不同视点的转变,将作者的视觉串联起来,使得画面感很强,意境感也很强,给人以绘画作品的感觉。留白手法也被运用在戏剧舞台上,舞台上涉及的很多东西都需要演员通过自己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去补充完善,也许这正是戏剧的魅力所在,更是演员展现其高超的表演能力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