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从宋词到元曲:文学形式的转变轨迹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肖朗 参加讨论

    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与流变,除了外部历史因素以外,文学样式自身规律的内在演进,也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有着明显的文学发展脉络,宋词的出现为元曲奠定了全新的文学因素。
    口语俚词抒写人生感受
    唐诗总体上延续了六朝贵族文学的传统,大多数创作都秉持豪迈华丽大气磅礴的美学追求。唐代诗人也写词,但开始只是民间歌曲,或者酒楼歌姬的艳曲,总体上给人的印象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文学。南唐李后主开始,文人开始用“词”这一文学形式去书写自己的心情感受。可以说,李后主把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成功地连接在一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后主评价极高,认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后主改变了词的地位,他让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开始用词来书写自己的人生苦难,为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更为重要的是,李煜本人贵为帝王,词从此也成为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推崇的文学形式。
    唐诗是诗歌的顶峰,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已完美无缺,但是一种文学形式一旦达到顶峰就意味着它的衰落和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唐代之后,文学创作急需补充新鲜血液,而来自民间的创作作了有益的补充,词从句式到语法到词汇都出现了再度诗化的新鲜感。词首先在民间流唱,故其口语化色彩很浓厚,很多俚语和口语入词。例如,大词人苏轼的文学风格一扫唐代以来的贵族文学传统,大量使用平实和直白的语言,日常语言和民间口语直接进入作品,逐渐为后来元曲的口语化特点作了铺垫。
    词不但口语化色彩浓,发展到后来甚至出现了戏曲的角色和对话成分。如辛弃疾《沁园春》:“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很像一个演员刚刚登台出场,自称老夫。“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这完全是剧本的写法了,有角色,也有对话的成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