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作者: 《笑 “五四”一代,其翘楚最终多数都没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随波逐流尚且不够,斯文扫地有之,沦为斗争牺牲品的也有之。这样来讲“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其实够心酸的。当然,知识分子作为国民的一部分,他们的命运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二十世纪,说我们国运如此,似乎也不能说就是错的。晚年的周作人刻过一方印章,撰文“寿则多辱”。他个人的结局大家是都知道的,无需多讲。有时候我想,一个人,生活在非常的年代里,需要不断地选择站队。选择好了,生活稍微安适一些。如果在风头浪尖上站错队,最后的下场必然不妙。那么,被迫不断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是否也是一种不幸?好的社会,总能够避免大起大落。不幸的人们,活在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里,谈不上安稳,自然也就谈不上幸福。 很多时候我想,总是要抽出时间来讨论一下关于一个古老民族的警惕性的。历史太厚重了,总是要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暗礁。在一味颂扬悠久历史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多些反思? 陈丹青最近推出了一本《笑 鲁迅是民国的鲁迅,民国是鲁迅和胡适们的民国。撇开了具体的社会环境来谈鲁迅,就是空谈。撇开了时代的人物命运来谈民国,同样也是虚假的说辞。陈丹青说,鲁迅固然东奔西走,固然劳顿不堪,但鲁迅从来没有给抓到牢里去。鲁迅固然愤世嫉俗,那确也仅仅是其一个侧面。在《笑 如何全面认识鲁迅,这是一个难题。同样地,如何把神坛上的鲁迅请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想的就是如何骂人,那么这个人不是神经质就是扭曲者。我们记忆里的鲁迅,是不是这个样子?但鲁迅的形象,其实并非如此。这,又是一个留给我们的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鲁迅没有更多面的形象? 陈丹青的这本书,由数篇演讲稿组成。话题当然是围绕鲁迅展开的,眼界与常人却大为不同。这一点,想必与个人的见识与阅读史有关。其中一篇,是关于鲁迅与美术的演讲,行内人说行内话题,其实是比较精彩的。 陈丹青是画家,自然长于捕捉形态。陈说,民国时期的大批文人,一个个气宇轩昂。这是时代气质所造就的。我不信,于是去找了一些照片来看,似乎确实如此。张爱玲、丁玲、胡适之、鲁迅、老舍、萧红……一个个自信非常。尤其是 (责任编辑:张汉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