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姜德明:曹白的《呼吸》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文章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关于曹白,人们最初只知道他是一位木刻家。1933年,他在杭州与力群等组织了木铃木刻社,出版《木铃木刻》,被反动当局以“宣传普罗文化”的罪名抓捕入狱,判刑一年有余。1935年全国第一回木刻联合展览会上,曹白的木刻《鲁迅像》又被抽去,他把原作寄给鲁迅先生。鲁迅在木刻上题字:“曹白刻。一九三五年夏天,全国木刻展览会在上海开会,作品先由市党部审查,‘老爷’就指着这张木刻说:‘这不行!’剔去了。”鲁迅又根据曹白的自述写了一篇《写于深夜里》,可以说第一位向世人推介曹白的是鲁迅先生。从此,曹白与鲁迅保持了亲密的友谊。鲁迅逝世后,他参加守灵,也是抬棺人之一。但,引他走入文坛的却是胡风先生。

抗战开始后,胡风在上海创刊了文艺杂志《七月》,曹白是积极的投稿者。当时他正投身于上海难民收容所的救亡工作,胡风不断鼓励他写稿。“七月社”在胡风家开过作者会,参加的有胡风、梅志、彭柏山、端木蕻良、萧军、萧红,还有曹白。会后胡风还请这几位《七月》的基本作者吃花生米、喝酒,萧红下厨煮了素面,真是一次平民化的便餐小饮,足见当时文人生活的清苦。稍后,《七月》迁到武汉出版,曹白也离开上海,投奔了新四军。他除了在《七月》上发表了上海难民的种种苦难,又写了江南游击区的战斗生活。胡风非常看重这些作品,因此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文丛”中就有了曹白的处女作《呼吸》。遗憾的是如今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这位作家和这本书。

我存有《呼吸》的两种版本,先后得自北京和上海的旧书店。一本是1941年9月上海海燕书店作为“七月文丛”之五问世的,前有胡风的《小引》,写于1941年8月香港的“蚓楼”;曹白的《题记》,写于1939年8月。另一版本是1943年3月桂林星原书屋出版的土纸本,尽管当时的印制条件很差,封面却用三色套印,由余所亚设计,黄新波木刻。

不可忽略的是两种版本存在不少差异。一是初版为“七月文丛”之五,后者改为之一。二是桂林版删去《林俊印象记》一文。三是胡风删去为初版本写的《小引》,重写了《新序》,时在1942年7月桂林的“听诗斋”。四是曹白删去初版本的《题记》,新写了《后记》,时在1941年7月桂林的“望乡堂”。战时人员流动性极大,如此改动亦属少见。

关于本书胡风在《新序》中说,曹白笔下反映的现实生活是很有意义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小民们是怎样地身受着历史的黑暗和敌人的残暴,在怎样地觉醒和奋起,我们也看到了作者以及和他同行的战斗者们真诚的悲喜和献身的意志。”至于书名《呼吸》的由来,作者在《题记》中也有所解释:每想到“黑暗的沉重和古国的困扰”,“希望我们的祖国、自己、孩子们能够在血泊中呼吸到幸福,这就是我所以要把它题之为《呼吸》的缘由了。”

作者曾怀疑本书的体式究竟算报告,还是速写或散文,因为其中还收有不少作者致胡风的信,以及写给萧军、萧红的信,其实我觉得读者看重的是作品的内容,体式如何却无大碍。值得高兴的是有位大家十分推崇曹白的作品,彭燕郊先生在《绀弩和他的朋友》中说,绀弩“倾慕”和“佩服”曹白的散文,并公开表示:“我写不出。”

(责任编辑:张汉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