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读《诗》,而后知心(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陈才智 参加讨论

    诗可以观。“观”主要是指读书过程中在知识和学术方面的点滴积累与收获,诸如名物、礼制、断句、文字、音韵、训诂、天文、地理、历算,等等。我们选择的《毛诗正义》是由唐太宗敕命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主持编订,其书主体部分为《毛诗传笺》,加上孔颖达等的疏文,附有陆元朗(德明)的《毛诗释文》,以颜师古的《五经定本》的文字为底本,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因其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至宋初仍是士子学经之教科书。
    读《毛诗正义》,印象最深的是孔疏本着“疏不破注”的原则,极力调和毛传与郑笺的种种努力,颇似旧时儿子既要孝敬老母,又要安抚家妻,委曲周全之态,真是难为也。如《周南·汝坟》首章“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句,传云:“惄,饥意也。”笺云:“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孔疏对此句经文疏解道:“言己未见君子之时,我之思君子,惄然如朝饥之思食也。”“饥”意与“思”意并用。然后,又把传、笺对“惄”之释放在一起作解,疏云:“然则惄之为训,本为思耳。但饥之思食,意又惄然,故又以为饥。惄是饥之意,非饥之状,故传言‘饥意’。笺以为思,义相接成也。此连调饥为文,故传以为饥意……此以思食比思夫,故笺又云:‘如调饥之思食。’”传、笺之释皆于《尔雅》各有出处,疏于此差异努力调和,它强调“惄之为训,本为思”,但“饥之思食,意又惄然”,故“又以为饥”。传以为“饥意”,是因为此“连调饥为文”;而笺以为“思”,则是此“以思食比思夫”、“义相接”,故为“思”。即传、笺都是联系语境而给出具体解释,各在其理,而又相互为通,只是解释的角度不同而已,尽量消弭二者之异。
    诗可以群。从根儿上讲,读书不像打球,只有大家一起玩儿才有意思,更多时候,它是一种独处幽居的私人化行为。但人生苦短,良会不易,如果有幸能与三五好友同室共读,切磋砥砺,群而不党,和而不同,岂非人生一大乐事?随着读《诗》的渐入佳境,我们读书小组的队伍也日渐壮大,陆续参加的还有当代室、民间室,以及外文所、历史所同人,一些国际友人也曾是读书小组的重要成员。正如一位组员所云:“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回想我刚刚留所的时候,环顾四周,无一同龄人。一次所里组织郊游兼论坛,乃借机发表 “谬论”,大谈一番寂寞、孤独与无聊三境界与学术的对应关系,引得熟悉我的一位师长开玩笑说,才智看来已经超越了这三个境界,达到入魔的新境界了。独学无友,其实很容易入魔的。你看现在多好,孤独在读书小组里没有市场。
    诗可以怨。怨者,并非等同钱锺书那篇名文中所理解的 “哀怨”,以及如 “发愤”、“绝望”、“忧伤”、“苦恼”、“郁结”、“痛苦”、“穷苦”等同义或近义语。据《说文解字》:“怨,从心,夗声。”夗声字,段注释云:“凡夗声、宛声字皆取委曲意。”也就是说,怨的本意是指委婉地表达自我情绪。世事纷纭,几尺书桌并非静如止水,我们读书小组也并非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之余,或赴植物园而识草木,或去图书馆而观古籍,或访博物院而赏书画。然点点滴滴,印象更深的则是倦读之暇,大家免不了要聊一聊,尤其是那些不好或不宜直接表述的,一想起刚刚读过的诗句,如盐入水不着痕迹地信手拈来,点到即止,委婉而不失风雅,正是诗可以怨的写照或写真。
    诗道广大,诗意无穷,以上所云,仅诗海拾贝而已,还望各路诗友“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