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克洛岱尔的《灰色的灵魂》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未知 胡小跃 参加讨论

        先是读了原版的《灰色的灵魂》,然后应漓江出版社之邀,翻译了这部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2003年最佳图书的小说,顺理成章地认识了作者菲力蒲·克洛岱尔。克洛岱尔和他的这部小说 一样,话不多,但语言非常精炼,没什么废话,这与巴黎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法国外省的小城小镇想必都像他书中所写的那样,生活节奏缓慢而平静,人们不拘言笑,做事严谨细心,不事张扬。所以,当克洛岱尔得了勒诺多大奖,并直逼龚古尔奖时,许多法国人都不知这匹“黑马”来自何方。
    克洛岱尔并非初出茅庐,他虽然37岁才走向文坛,但他的书每一本都获得了成功。1999年处女作《被遗忘的默斯河》出版后即被电影人伊夫·安热罗看中,邀请他写电影剧本。在“触电”的同时他接二连三地推出各种作品,得了不少奖。2000年的《遗憾终生》写得优美动人,获得了马塞尔·帕尼奥奖;同年,他的《我抛弃》又获得法国电视奖。2003年,是他大获丰收的一年,年初,他的《小机械人》获得了龚古尔奖中的中篇小说奖,随后,《灰色的灵魂》使他声震法国,名扬欧美,在获雷诺多文学奖之后,今年又荣获“法国女读者大奖”。小说在几个月内就被译成了二十四种文字,并成了法国最畅销的小说,罕见地超过了当年获龚古尔奖作品。
    《灰色的灵魂》是一部侦探小说式样的作品,但并不是一部真正的侦探小说,拿作者的话来说,是一部“伪侦探”。
    小说以少女“三色花”被人掐死、警方展开侦查开始,但并没有围绕这个案件写下去,而是在战争的背景之下,通过深具魅力的语言和相当有趣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极为生动的“灰色灵魂”,展现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之所以使用这些似乎已经陈旧的词语,是因为我从这部小说中发现了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浓重痕迹。近年来,这种倾向在法国文坛越来越明显,许多作家似乎都厌倦了现代派文学的逻辑推理、概念演绎、心理描写和感觉揭示,想重新找回小说的本源。他们有的沉湎于历史小说,有的则走向纪实文学,但在我看来,《灰色的灵魂》回归得最为彻底,它在人物形象的刻划、环境的设置、社会意义的挖掘、情节的安排乃至语言的表述,都让我看到了巴尔扎克、福楼拜等文学大师的影子,尽管作者并不完全同意我的观点,理由是他在小说中颠倒了时空,叙述者的身份也有一个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并且不像传统小说中的那样具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本领,但我认为,这部小说不但在本质上具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种种典型特征,而且构思方式和创作过程也非常符合现实主义的有关原则。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的是检察官德蒂纳,最让人难忘的情节是法官与上校折磨逃兵,最生动的细节是对法庭和囚犯的描写,而这些,都与作者的经历有关。克洛岱尔曾在南锡的监狱教过十一年书,每周去狱中给囚犯们讲授文学,他对监狱的环境、囚犯的心理和各种司法程序十分了解,并在短篇小说集《钥匙串的声响》写过高墙内鲜为人知的生活。
    《灰色的灵魂》把故事的背景安放在法国西北部的外省小镇,那正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他非常熟悉那种宁静而偏僻的环境、潮湿而阴冷的气候和居民们狭隘和闭塞的性格,所以书中的那些外省人被刻划得生灵活现,景色也描写得十分逼真,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据作者透露,他从小就在书中所描写的那种运河边长大,他家附近就有一座书中所写的那种工厂,烟囱也与书中写的几乎一模一样。他母亲是工厂里的工人,这使他得以熟悉工厂的各种情况;他父亲是樵夫,这使得他对森林和山岗有着特殊的感情,而这些,在《灰色的灵魂》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小说的叙述者“我”,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一位乡村警察,也许也像他的同行那样曾“横行乡里”,当过帮凶,但人很善良,有正义感,拿书中的话来说是“本质上不错”,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
    克洛岱尔曾是个“失足”青年,年轻时一度失去信仰,投身“朋克”运动,玩世不恭,看破红尘,甚至厌恶自己,后来又梦想当摇滚歌星。但青春期的骚动过去后,他开始“改邪归正”,大学毕业后先是当高山向导,接着给残疾儿童当老师,后来又到监狱里去教犯人,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的叙述者应该已是“从良”后的“我”。同样,小说中最感人的故事是“我”与克莱芒丝的爱情,克莱芒丝确有其人,她就是与作者相恋多年的波勒。波勒三十多岁就不幸去世,给作者留下了永远的伤痛,就像书中克莱芒丝的死让“我”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一样。为此,克洛岱尔搬离了他住的小城,来到一个像书中的C镇那样的小村镇,但作者说,“我躲到那里,不是想忘记她,而是想更自由地咀嚼自己的痛苦”。由此可见,书中的一切,几乎都是作者的亲身体验,当然,这种体验得到了文学的提炼和升华,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反对把书中人物与他本人及他周围的人等同是对的。我曾问他,书中所写是否有事实依据,他说:“全都是虚构的,只有战争是真实的。我是跟着感觉走的作家,我写作时手头没有资料。我不是历史学家,而是一个作家。”但他同意创作来自生活这一观点,他说,《灰色的灵魂》他写了三年,却体验了一辈子。他写过许多关于监狱的文字,但都感到不满意,他说他虽然长期与监狱和犯人打交道,但要写好监狱,还缺最主要的东西,那就是在狱中过一夜。我强调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成分,首先指的就是这种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灰色的灵魂》
    [法]菲力蒲·克洛岱尔著
    漓江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