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基于常识的写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朱霄华 参加讨论

    当代文学写作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离奇、夸张、变形的写作。另外一种,也就是基于常识、身体和个人记忆的写作,我称之为“看见”的写作。在这种写作中,写作者书写的态度是老实的,甚至是谦恭的,对世界是怀有感恩的,就像卡夫卡在日记中所写下的那样,“当你跟世界搏斗时,你要帮助世界。”
    胡廷武的 《九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显然属于后一种。在这九篇以人的耳朵,或者说声音为核心意象的散文作品里,作者感知世界的方式是异常缓慢的,以此相对应,当来自于感官的视听经验被书写还原时,文本书写的节奏和语调也就相应地趋于平缓,我以为,正是这种在书写节奏和语调上的缓慢和柔软,构成了胡廷武这批散文的特质,使《九听》区别于时下我们所习见的大多数散文作品。在这样的文字面前,阅读是不可能快得起来的。一快,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胡廷武写白马镇上的风物、季节变化、人、事,写白马镇人的吃饭、睡觉、玩、喝酒、打架、争吵、赌博,白马镇上发出的各种声音,都是有过程的,眼睛和耳朵看见和听见的。这里面有使我们感到陌生的缓缓流动的时光。白马镇上的时间是小镇居民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是小镇戏迷们完整地听完一出戏之后慢慢地走回家去的一个夜晚,是从小镇豆腐世家嘴巴里吆喝出来的,卖豆腐的走到哪里,钟表的时针才会跟着来走到哪里。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追随书中的叙述者在白马镇上找到自己,因为《九听》里的白马镇,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故乡,而要回到这个故乡,作者的方式是写作,读者则是通过阅读。
    《九听》讲述的实际上是关于一个人的记忆和光阴的故事。正如该书的作者在自序开头写的那样,“奉献给读者的这本新书,写的是一些旧人旧事,对于一个人而言,那个时代已经相当久远了;但同样对一个人而言,这其中包含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哲学,则又是不朽的。”这里所说的不朽,其实也就是沉淀在一个人的时间记忆里的光阴的不朽。不朽这个主题,许多中西方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有过不遗余力的探索。《九听》要乐观和温暖一些,作者说,“大体说来,孔子的哲学主张入世,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出世,但他们又互有相通之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我所写的人物,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常识的包围之中,他们生活在简单、朴素、淡泊的外表之下,体现着一种平民的幸福,这种幸福几乎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追求到的。”且不说我们是否能够追求到这样的幸福,白马镇人的活法倒是叫人十分神往,在白马镇,不管是平凡与不平凡,识字还是不识字,在缓缓流动的时光中,他们都活得那样自足、自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一生的活动半径还不超过十公里,但世界却并不因此而变小,他们的一生也不因此而少掉一些什么。相比之下,生活在今天时代的人们,要体验到白马镇人那种活着的感觉,还真是一件困难的事。
    该书的一个优点是非常写实,可读性强,对生活在那个时代小县城的各色人等、各种风物的记述可谓细致入微,作者对那些根植在我们记忆中,然而却已消失不见的事物一个都不放过,打开这本书,像是打开一本沉甸甸的发黄的旧时代的影集,那个时代的人、岁月和生活,那个时代的过往时光,在今天看来尤其使人怀念。阅读这本书给我的一个感触就是,我们身边失落的美好事物,可能比我们实际所意识到的还要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