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司徒雷登:从传教士到美国驻华大使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 莫兰 参加讨论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都是从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知道司徒雷登这个人的。这篇在特定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写成的文章全文3600多字,但真正涉及司徒雷登的只不过二百来字。相对于司徒雷登丰富复杂、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而言,仅仅通过这篇文章,不可能对司徒雷登有透彻的了解和认 识。最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司徒雷登传》(李跃森著)为人们全面了解司徒雷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途径。
    也许,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美国人,他和中国人一道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降生,在“五四”运动等历次学生运动中坚定地站在进步学生和爱国知识分子一边、甚至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抗战期间,由于他不肯与侵略者合作,被日本人囚禁在北京三年零八个月。他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土崩瓦解,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全国性胜利。作为美国大使,他倾尽心力,力图促成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组成联合政府,尽管他对蒋介石已经彻底失望,对共产党渐生好感,可是由于美国对中共奉行“孤立主义”政策,作为大使他又不能越雷池半步。可以说,司徒雷登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的成功、辉煌和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中国人民的尊敬,他的无奈、失败和最终被时代抛弃,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而所有这些,正是《司徒雷登传》的作者着重展示并力图给读者以清晰印象的部分。作为传教士的司徒雷登,以一个纯洁的基督徒充满爱心的精神,虔诚地履行着教义赋予的神圣使命,潜心修行,广布福音,救苦救难,对中国底层民众充满同情与关切。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殚精竭虑,奔走呼号,筚路蓝缕,多方筹集办学经费,不惜违背教会意旨,为中国培养有用人才。燕京大学在他的哺育下成为近现代中国一座著名学府,这座“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胡适语)英才辈出。特别是他确定的“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校训至今仍闪耀着朴素的真理的光芒;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1933年他更明确说道:“我们的目的是以养成一种合作、建设、服务人群的精神,以服务社会国家。……我们不要变成世界最有名的学校,也不要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名的学校,而是要成为‘现在中国’最有用的学校。”作为外交家,他在国民党分崩离析、日薄西山之际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为更好地维持美国的在华利益,虽然处心积虑地想促成国共和谈,挽救国民党的颓势,抑制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全面胜利,但复杂动荡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意识形态的对立争斗已经不再可能任由他个人意志甚至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所左右,只得黯然退场。1949年8月,《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1944-1949年间的关系》(即“白皮书”)出笼后,毛泽东挥动如椽之笔写下了《别了,司徒雷登》,也许,他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竟然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要写好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传记,也许材料的搜集并不是最大的困难,毕竟,这段历史并不遥远,困难的也许是怎样不被太多的材料所淹没,失去叙述的精神。传记作者的处理匠心独运,他把大量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处理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并照顾普通读者的阅读需要适可而止地放弃了对有关细节的琐屑考据,从而使笔力凝聚到对司徒雷登其人其事和复杂内心的动人描摹和深刻剖析上,这样就使我们不仅知晓了一系列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故事,更透过一个个场景懂得了一个特殊历史人物的特定内心,那个比现实的物质世界更为博大更为复杂更为多彩的精神天地,叩开人物的灵魂之门,真正地走近司徒雷登,和他分享快乐,共担忧愁,为他的失败叹息,又因为他的经历明了了历史的必然,体谅了他的一些过失。
    作为在燕园未名湖畔度过四年春秋的一位年轻学人,作者没有为贤者讳,而是客观严肃地面对史实,真实地对司徒雷登由于历史原因等存在的思想局限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认真解读。书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文字是有关司徒雷登对中国、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深刻了解和特殊感情。1936年,当司徒雷登60岁生日到来之际,曾为燕大学生、时任燕大教师的冰心在《燕大周刊》上撰文,对校长的懿德嘉行给予高度评价:“这团体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总有上千上万的人,这上千上万的人的生、婚、病、死四件大事里,都短不了他。为婴儿施洗的是他,证婚的是他,丧礼主仪的也是他。你添了一个孩子,害一场病,过一次生日,死一个亲人,第一封短简是他寄的,第一盆鲜花是他送的,第一个欢迎微笑,第一句真挚的慰语,都是从他而来的。”对于学生的爱,贯穿了他在华经历的始终,他和学生、助手傅泾波之间亦师生、亦父子几十年的情义更是感人至深。他曾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他最为欣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温和的人道主义思想和“道德情感”。孔子的“仁”,墨子的“兼爱”,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等中国先哲的宝贵思想令他倾心不已。本书作者认为:司徒雷登以身行道,内西外中,接人待物既有长者风范,又有十足的人情味,而且勇于承担责任;而中国既是他精神的家园,也是他精神的墓地。
    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风云人物,司徒雷登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外交舞台上活跃了相当长的时间,书中对于和他有过密切交往的人物也都作了形象生动的展示,包括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革命领袖人物,也有像梁启超、胡适、冰心、斯诺、包贵思等中外知识分子;当然,最多的还是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张作霖、张学良、汪精卫、孔祥熙等政界人物,还有威尔逊、罗斯福、杜鲁门、马歇尔等美国首脑政要,从而构成了一幅近现代风云人物的长篇画卷。在和这些人交往的过程中,司徒雷登体现出来的人生智慧,他的实用主义色彩,他的孩童似的真诚简单,都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了解真实的司徒雷登。
    书中写道,1951年,毛泽东亲自为燕京大学题写了校名,并嘱彭真送到燕大;而司徒雷登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曾说过,中国“在形成本世纪和下个世纪的历史上,他们将产生巨大的、可能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今,历史已经翻到了新的一页,人们在感慨司徒雷登的远见卓识的同时,也不能不为他的夙愿终成现实深感欣慰吧。也许,只有这时,作者才能平心静气地写出《司徒雷登传》,读者也才能满怀兴味地去追怀那段历史,去触摸他的心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