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闻所未闻的浴中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书报刊博览 杨进刚 参加讨论

    近年来,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书店、报摊的书架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另类”图书。说它另类,首先因为它们大多在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往往是我们过去不屑或根本没有意识到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会有什么好写的? 有什么好看的?可是等翻过书后才知道,原来我们太习以为常了,竟对这么精彩的内容视而不见!相对于过去那些“规矩”、“正统”的题目,不能说这些题目不规矩、不正统,但的确和我们以往读到的东西不太一样……有点“另类”。其次,这些题目往往很难归类。我们已经适应了文科、理科,文学、历史、哲学等等这样的分类,文艺作品又要分成什么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等牞等等。而这些“另类”的题目让我们既有一种无所适从,又有一种全新的感觉。这本《沐浴的历史》就属于这类题目中较有特色的一种。
    “沐浴”这词文人气太重,其实说白了就是“洗澡”。洗澡现在对中国人而言早已是司空见惯。不过,也许我们不会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能每天洗个澡,不久以前还是我们平民百姓的梦想。即便是现在,“能每天洗个澡”对很多中国人而言仍然是梦想:因为没有电,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因为没有水!可见洗澡不仅是个人卫生问题,它还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总之是关乎国计民生、人民福祉的大问题。纵观人类洗澡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从贵族到平民的历史,一部人民追求进步和幸福的历史。话是这么讲,可如果完完全全以“洗澡”为题目写成一本书,恐怕很多人就会觉得有些“另类”了。特别是眼下“沐浴”作为一种产业和灯红酒绿连在一起的时候,正直的专家学者不会选择这种题目写书。况且“沐浴”、“洗澡”又让人联想起裸体、性这些字眼。裸体和性本身没有什么过错,中国人不是不联想,而是我们的联想不习惯于摆在台面上。明明是裸体,一定要加上个中心词,叫“裸体艺术”。其实如果要加修饰词的话,最贴切的是“艺术裸体”。
    浪漫的法国人没有这么多顾忌,作者以法国人特有的细腻的感觉,描述了人类沐浴设备及方法的演进。作者从水的历史讲起,讲公共浴室、私人浴室、现代浴室等等,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百姓,怎么洗澡,用什么设施,都包含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不但要讲洗澡的来龙去脉,这个好事的法国作者还搜罗了一百多幅精美的图片,全是历史上涉及洗澡的实物写真、电影剧照、油画名作———可谓是煞费苦心。作者通过历史典籍、文学名著、艺术经典的梳理,勾画出了洗澡的起源意义、流派及演变。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很“学术的”:洗澡并不只是身体的卫生清洁问题,而是体现了人类对清洁的精神追求。《沐浴的历史》还真能折射出宗教、政治以至风俗、文化的变迁。比如作者谈到中世纪有关沐浴的细密画时,这样描述:“面对中世纪的细密画所表现的公共浴室,谁没有惊讶过?满是女人纤细的身影,她们身上一丝不挂,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伴着同样赤裸的男人,在热水浴缸里嬉戏……”我们知道日本有男女共浴的风俗,想不到给人们印象中禁欲主义、刻板的欧洲中世纪早就有这种风俗了。而国王王后把在浴室里边沐浴边接见大臣,作为一种高雅和荣誉,俨然成了社交、宴饮的场所,这恐怕也是一般人闻所未闻的。
    “另类”的图书之所以“另类”,是因为这类读物的确是很难归类,其实这对作者提出的要求更高。作者的背景知识一要渊博,二要专业,非渊博无以触类旁通,找出这些“另类”的题目,而非专业又绝不能写出深度和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另类”实际是一种“创新”。如果总有跟风之作,那就不叫“另类”了。写这本书的法国人还写过一本书,叫《亚麻布》,是一种西方文化中重要的装饰物品,也是很“另类”的,不过我们中国读者恐怕没有机会看到中文译本了,这离我们的生活有些远,出版社不太会冒风险做这种书。而单说这本《沐浴的历史》,它并不是一本裸体艺术画册,但的确选录了一些西方艺术史里的名作。尽管如此,有一两本会让读者耳目一新,如果满书架都是沐浴洗澡的货色,再搞些半裸不裸的插图,我们一定会退避三舍。你是在卖书还是卖肉?
    (《沐浴的历史》博纳维尔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