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没有隐私的“日记”不是日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黄波 参加讨论

    近年来作家的日记出版了不少,笔者粗粗翻看了一些,总感觉这些日记似乎差了点什么,但又说不出究竟差在哪里。近日看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铁凝日记——汉城的事》,又读到了一篇专门称赞这本书的报道,我突然明白这些当代名人的日记为什么会让人感觉到欠缺了。这篇报道的题目非常醒目,曰《〈铁凝日记〉没 有隐私》,里面引了铁凝的一句话:“如果读者想从中了解我的私生活,那可能要失望了。”我充分理解铁凝女士和书评者的初衷,面对书界那种以个人隐私为卖点的浊流,这种姿态也值得尊重。但是我却有一个不能不说的疑惑:从根本上讲,作为个体色彩最为鲜明的日记,如果完全没有了个人的隐私,它还能叫日记吗?
    曾几何时,一本曾被改编过的格言满纸的所谓“日记”已把我们关于日记的概念颠覆了,在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以为日记是这样写的:想出一些大多数人赞同的事情、观点,想不出来,就关心国家、国际大事,抄报纸,再加点评论。等到新时期出版繁荣,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近现代人物的日记,我们才知道日记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即使你准备公开出版,也大可不必把诸如小时候尿床之类的尴尬尽数抹去,所以我们在《胡适日记》里看到了少年的他叫局、打茶围,在梁启超的日记里看到了他对筑“方城”的痴迷。
    日记里不能完全没有隐私,而所谓“隐私”并非就一定是谁和谁上床之类,个人特定环境下的隐秘心理活动、生活上的琐碎细节也是隐私的一部分。而这种隐私的存在正是日记独到价值的体现,汪曾祺先生看沈从文的日记,读到了一句“看桥上一胖大女人,甚为难过”,汪氏大感兴趣:胖大女人怎么会让沈先生难过呢?我们今天读来也会觉得有意思,因为这样的细节读多了,一代宗师沈从文会在我们眼前生动起来的。
    回到《铁凝日记——汉城的事》,这本书当然和铁凝女士的小说一样,充满了智慧、优雅的气息,汉城的历史痕迹,当今韩国的时尚,还有作者对韩国文化的思考,几乎就是这本日记的全部。这种“日记体”写作,显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日记”。
    日记写作正被“日记体”写作取代。学者谢泳说过:研究人物,传记不如年谱,年谱不如日记。这是因为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日记往往具备思想史的重大价值。当下的作家们写日记成风,出版界出日记成风,可真要过若干年,当研究者们准备从这些日记中分析这一代作家思想演进的轨迹时,我敢打赌他会失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