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寄希望于深度交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刘绪源 参加讨论

        英国传记作家菲力普·肖特的《毛泽东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1月版)在中国读书界引起了反响,前不久他到沪上签名售书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本 报文艺新闻已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这部传记材料丰富,叙述明快,作者对毛泽东的一生确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所以中国读者的热情,他是当之无愧的。
    就在签售以前,笔者与他有过简短的晤谈。他对自己这部作品相当自信,认为是近二十年来西方出版的最有价值的毛泽东传记,此前虽也出过几种好的,但时间都太早,而有关毛的材料在这十五年里大量解密,所以他的书是得天独厚的。言谈中,对于中国的毛泽东研究者,如李锐、逄先知等,他也相当熟悉。但我在佩服之余,还希望对中外毛泽东研究的交流情况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便由书中的一些细节入手,询问他对于中国研究者的学术成果的看法。但他不作正面回答,总以一些“套话”应对。实在没办法,我只能单刀直入地发问了:“湖南的朱正先生写过一部内容相当扎实的《1957年的夏季》,南京大学的高华教授写过一本《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这都是能够代表国内学术水平的研究著作,作为海外同行,未知菲力普先生是否知道,或读过,或侧面了解过这两部作品?”“朱正?高华?……”他作认真思考状,过了一会儿,耸耸肩说,没读过;但他相信,在哈佛图书馆,一定能找得到。
    说心里话,我觉得悲凉。因为这正应了我事前的猜测。我早就发现,很多海外的中国研究者,对于中国同行手中的材料是很感兴趣的,但对中国著作中的学术观点和整体研究成果,却往往并不重视。这位曾在中国工作多年的菲力普先生也还是不能免俗。其实,就毛泽东研究而言,外国学者的眼界和思维,有许多是国内同行一时难以企及的;但中国学者身在国内,有许多外人无法想象的切身体验,对人文背景及历史的理解和感悟也往往深过来自别种文化的研究者,所以他们所达到的学术深度,也常常是海外同行所不能及的。这两种研究如真能在学术层面(而不仅仅是在资料层面)作深度交流,那对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定大有好处。可惜现在还未达到这样的交流。
    我们寄希望于明天,也希望出版界与学术界都能为此而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