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韩松:日常性往往浓缩整个世界和宇宙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学报 郑周明 参加讨论


    “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史无前例的改变,写作者需要敏感地观察和把握它们。”把汉语当做沟通人们心灵之桥的写作者们,身处这巨变的时代,他们和他们的中国故事,又将呈现怎样的面貌?本期报纸我们采访了九位写作疆域各不相同的诗人、作家和评论家,聆听他们关于写作、关于心灵的声音。这几日我们会陆续推送给读者们。
    科幻作家韩松一次在新书上打上了一句宣传语,从“乌托邦”到“乌有谭”。可以想见,韩松的科幻写作已不可避免从早期对宇宙浪漫主义般的想象落地到当下时代观察,读者也会惊喜于现实为何能给科幻提供如此多细节和灵感。从事记者职业的韩松,或许在最初进行科幻写作时,未料到自己对这个时代出于职业敏感的观察在将来的写作中,会呈现如此强度和密度的介入。上一部作品《独唱者》中的十八则短篇故事,几乎全部聚焦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人生,那些失去了热情和激情的小白领或是中年人,会为了一次小小的机会铤而走险,也会为了虚拟的网络技术而满足内心的“超人”梦。
    在更大的现实话题里,韩松也寻找到了科幻的着陆点,新作《医院》描写了一系列现代人与医院之间的复杂关系,乃至扩大到整个宇宙被视为一个大医院,每个个体都离不开药,这部作品会让读者忘记它的科幻属性,直到合上作品,才会意识到这般超现实的阅读体验,既是现实,也是科幻。或许,我们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类型文学认知,科幻作品带给读者的不仅是关于未来的浪漫想象,也有关于现实的掘深反思,从这个角度说,韩松一直在把他看到的中国故事融入进写作中,并且赋予科幻更多的思想内涵。
    
    新作《医院》
    Q
    从过去浪漫的宇宙想象到如今更趋近现实题材的《独唱者》《医院》,现实似乎与科幻已混合在一起难以区分,这也形成了你自己的独特科幻写作风格。
    韩松:或许是比起以前来,现实更加科幻了吧。像《医院》这部小说,就是这样的。当代医院是很不可思议的,看病很像进入科幻中的场景。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的后面,有很强的科幻性。以基因技术为主导的当代医疗技术革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带来了很多变化。我觉得用科幻来写这些会更真实。我们要关注未来。城市会不会整个变作一座大医院?医院会不会消灭家庭?医生和病人是否将一体化?疾病会被消灭还是会有新的不可控疾病产生?这里面既有科技问题,更有社会问题。用科幻来写现实,有时会制造强烈的反差感,促人反思。
    Q
    你的小说《十字架上的孔子》《连妖狐也没有了,太难受了》《乡村》《南方的花》《地铁》等等,不难感受到许多传统怪谈式的描写,与科幻的结合也形成一种特殊风格,是否可以说你的科幻写作风格是吸取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基因?
    韩松:科幻是西方的舶来品,作为创作者,总是希望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些资源,来平衡西方的元素,使它变得“中国化”,也创造新的阅读体验。像《十字架上的孔子》,写了孔子被孩子们刻在十字架上,当作治病的工具,也作为外贸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就是这种感觉。而这本身也是写作全球化的一种映射。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来已经是东西方融合了。小说只是现实的反映,它也要随时代而变,产生新的叙事方式。
    Q
    你近年小说中的人物都可以算得上是巨大现代社会的底层小人物,命运不由自己,在网络时代、一体化时代这个本身就充满科幻色彩的环境下,如今写科幻作品聚焦的话题是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人类身处同样的困境,刚才提到新作《医院》里说整个宇宙就是医院,人类逃脱不了被治疗的宿命。
    韩松:的确更具有世界普遍性,全球化时代的小说,应该关注整个人类的大问题,我们面临的尖锐的问题,发展、生存、战争、资源、人口、生态灾难、文明冲突,视野应该更开阔,这才是负责任的写作。但它仍然是聚焦个体的,在日常性的小人物身上,浓缩了整个世界和宇宙。
    
    Q
    许多科幻作家都对人类和世界未来有过预言式的精准解读,在你看来,科幻写作如何面对当下现实环境里的新变化、困惑、矛盾?提问
    韩松: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史无前例的改变,写作者需要敏感地观察和把握它们,去了解它们后面的深刻原因。作为科幻写作,要描写这种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方面面影响,以及对人性产生的冲击。当然科幻的写法,用的是一种疏离化、陌生化的技巧,是一种更有想象力、前瞻性的框架,看似荒诞不经,实则颇为真实。
    Q
    科幻热潮常常伴随国家的崛起,过去是从英国到美国,如今中国也有讨论科幻文学的热度,但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奖项支持不够、读者对科幻认知是娱乐化多过严肃思考等等,从全球科幻文学历史来看,国内科幻写作前景应该还是有许多发展空间的。
    韩松:纵观世界,大国在工业化的阶段,大致会伴随科幻热,像英国、美国、前苏联、日本等都经历过。中国正在由几千年农业社会转型出来,完成工业化,经历城市化,并进入信息社会,这是中国科幻发展的大背景,而且它还会有新发展。包括中国本土科幻电影,也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Q
    你的科幻作品可以看到身为记者提供的新闻话题敏感度,这对于思考人类、社会乃至全球危机是有帮助的,这也与全球科幻写作主流有一致性,从你观察来看,国外读者对中国科幻作品的阅读和评价有哪些特点?
    韩松:这些年,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步伐是比较快的,不少作品被翻译出去,受到欢迎。我的接触中,感到喜欢中国科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有的人自发主动地翻译中国科幻,有的人为研究中国科幻而放弃了别的,不少读者评价也比较正面,有人认为中国科幻提供了新的文化视角,还有人认为中国科幻能帮助他们国家的人看到未来。这后面体现出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未来受到关注,也反映出科幻是一种全球语言的特征,它是跨文化传播的好工具。科幻是很能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本质属性的文艺形式。
    Q
    当中国科幻文学被越来越多世界读者所认识,对中国当下和未来的想象也随之打开,这种基于科幻想象的世界阅读产生的文化视野和对话应该是值得大家期待的。
    韩松:中国科幻加入世界科幻的阵营,正在创造二十一世纪一种新的文化或亚文化,也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一支生力军,为全球化注入新的基因,通过科幻,我们在一些全球共同问题上,可以开展对话,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