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乔丹》 新闻背景 1.经过一年多的申请,纯文学杂志《 收获》近日获得了“上海市著名商标”的称号。 2.2004年伦敦书展近日开幕。然而,有关明星、情色和丑闻的书籍又一次将文学挤入黯淡的角落,包括著名的“三版女郎”乔丹也到现场造势。 有位朋友说,在理想追求中还能够赚钱,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我身边的确就有这样一些爱书的青年,他们大致有两个相似的梦,要么以写书糊口,要么开书店养家,但是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二者都不是赚钱的好行当,即使赚了也是辛苦钱。 真真切切让我感觉到书是商品,还是近几年的事,之前的许多年,我一直将书的分量看得很重,未必达得到神圣的地步,至少不应该是普通的商品吧。现在看来观念要改变了:连乔丹(不是打篮球那位,是爱脱衣服的那位)都可以出书,书还有多少严肃可言? 书有定价,自然是商品,这一点我是明白的。而且,正如人有聪明与愚笨、物品种类有贵贱一样,书同样有上中下等之分,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取所需,无可厚非。所以,想到这里,乔丹一类人以身体做噱头,可谓名副其实,道理简单得像她的生活作风一样一览无余。而且,她的噱头也就是看头,效果还相当不错,如果她的书能出中文版,大概也不会缺乏读者吧。 紧接着乔丹,再来说《收获》杂志,似乎有点不伦不类。《收获》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一则当然是主编巴金的巨大影响力,其实更与其多年来的品位追求有关。现在《收获》得到“著名商标”这个称号,我以为,不仅是对文学也可以成为商品的肯定,也是对纯文学是否还有市场的疑问的一次肯定回答。文学自然是崇高的事业,但生存总是第一位的,《收获》能有今天的境遇,不知道会羡煞多少做文学梦的人。 细想一下,有看头或者有噱头的书,大概都会有市场,有句本来很深奥但现在已经很通俗的话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对这句话有点异议。有家电视台的女记者,冒着满天炮火到巴格达去做战地记者,看见她蓬头垢面站在摄像机前做报道,很多人感动得一塌糊涂。很奇怪,当时竟有人用“世界上最性感的女人”来形容她。性感是什么呢?望文生义,怎么都和性脱不了干系,如果这样的形象都让人与性联系在一起,我忍不住要怀疑有人的心理是不是正常。我私底下想,说这句话的人,也许不过表达敬意的另类方式,但汉语之丰富,真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无独有偶,和这位女记者同一家电视台的老先生,竟然也被人称作“最性感的糟老头子”。 我想我反对的,可能是这一类名不副实的噱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