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美国学生也有“黑色七月”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书摘》 黄全愈 参加讨论

    美国“高考”的“前哨战”
    都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
    从高三开始,矿矿就被数不清的考试折腾得上蹿下跳,他感叹道:“我觉得,美国的高中阶段有点像中国的应试教育。”
    美国有没有“高考”?
    答案是绝对肯定的:“有!”
    矿矿就是被美 国的“高考”折腾得上蹿下跳的。
    但是,美国“高考”的基本指导理念和具体的实行方式与中国的高考有着本质的区别。
    2000年的秋季一开学,矿矿就上高二了。开学前,我们收到矿矿就读的高中寄来的高二中年级第一学期的重要活动时间表。
    在四页纸的活动内容中,我看到了一行字:10月18日考PSAT。
    由于美国的“高考”叫SAT。多加了一个“P”的PSAT,是美国的“高考预考”。
    我想,高二的PSAT,大概不会像初二那样不当一回事吧。
    出乎我所料,矿矿就读的私立高中根本没把PSAT当回事(一般的公立高中就更可想而知了)。把10月18日的考试不分轻重地夹杂在一大堆“无足轻重”的活动中,事前既不组织学生准备,连必要的提醒也没有。问矿矿,一问三摇头:叫他去问老师,老师竟然也一问三不知。要命的是,考试提前到10月16日进行,也没有一个正式的通知。试卷一发,大家就坐下来做题。
    既然学校不重视,我以为不过是拳手登场前“抱拳拜四方”一类的亮相动作而已,因为这种PSAT到了高三,还得考一次。
    2000年10月份考完试后,我们也就忘了这件事。结果,到了2001年,大约是二三月份,矿矿开始陆陆续续收到许多大学招生办公室寄来的信件,其中包括所谓的新“常春藤”和老“常春藤联盟”名牌学校的来信。
    其实,矿矿这次的PSAT成绩并不好,在120万考生中排坐次,尚未达到98%的优异档次。
    PSAT成绩越好的学生,得到的名牌大学来信越多;PSAT成绩差的学生,在高二阶段,恐怕根本无校问津。
    美国“高考”的“前哨战”提前三年进行,其激烈程度,似不亚于中国。
    最令人深思的是,面对如此激烈的升学竞争,如此诱人的名牌大学的“早恋”,绝大多数美国家长和孩子不为所动。连我这个搞教育研究的家长都不禁“怦然心动”了,矿矿竟然也在不为所动之列,该玩的时候照样玩他个昏天黑地,不该玩的时候也偷着玩。
    当然,也有“蠢蠢欲动”的家庭和个人,但数量不多。这数量不多中的多数又是亚裔。有个比矿矿高一个年级的印度小孩,PSAT考了满分,又上电视又登报。说起来,矿矿也尊重这个印度小孩的“死读书”精神,但要矿矿向人家学习,他耸耸肩,不置可否。
    考试为了啥
    为什么美国的考试和中国的考试如此不同,这个问题确实发人深省。
    让我们先来谈谈考试的功能。
    考试的功能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检测教学效果,监督学生学习,测量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一位读者给我来信,谈到她儿子考不上小学的离奇经历。小峻(化名)上幼儿园,很爱玩,是个快乐的男孩。当妈妈的也没逼孩子学数学、认字什么的,她想让孩子在幼儿园时多玩一些,等到小学再开始学习。谁知到上小学时,学校要求孩子参加入学考试,内容从两位数的加减法到笔划繁多的生字。小峻不懂两位数加减法,也不认识字,连什么是考试都不知道。天真的孩子在试卷上随意涂鸦一番,总算是没交“白”卷。结果孩子“小考”落选了,学校拒绝录取小峻,理由是成绩没上线。读者用一种滑稽、调侃的语气给我写信,但我笑不出来,心里沉甸甸的,为孩子感到裴哀……
    矿矿到美国不久就进了学前班,上小学前,也经历过一次入学考试。那应该是矿矿经历的第一次“统考”——MetropolitanReadingTest。
    关于这个入学考试,我们一无所知。开家长会时,老师拿出矿矿考试的成绩表,给我们分析矿矿在语言方面所表现出的长处和短处。矿矿当时刚来美国不到一年,说梦话时用的还是汉语,一切尚处在适应阶段。矿矿在那个考试中表现出明显的语言差距。根据这个考试成绩分析报告,学校专门派了一位英语老师给矿矿一个人上小课。一年后,矿矿的英语突飞猛进。一年级的老师特米尔太太给矿矿的评价是“非常漂亮的书写,优异的发音和阅读”。
    同样的入学考试,一个把孩子拒之门外,一个帮孩子找到不足,并设法帮助孩子进步。
    这两个小小的故事反映出中美教育观念和考试观念的不同。
    中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
    美国学校对孩子进行考试,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
    考试本身只有检测功能,没有淘汰功能。检测只是手段,因为面对检测的结果,我们可以有很多目的:发现问题:改善之;发现人才,选拔之;发现特长,培养之……当然,也可以包括择优汰劣这一目的。但那不是考试的功能,考试只显示检测的结果。至于怎么处理这些结果,与考试功能无关。
    当我们把考试这个教学中之一的手段变成整个教育中惟一的目的时,我们的教育就成了淘汰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本——以培养人“为”根“本”的素质教育。
    我们的问题是:把检测和淘汰混为一谈,甚至用淘汰来代替检测。
    如果我们说,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潜在的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掘,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考试显然是帮助个人发展的检测工具。当考试变成择优汰劣的机器时,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就异化了。
    美国的统考多如牛毛
    比较中国学校和美国学校的考试,我发现,美国学校考试前的准备阶段非常短,甚至根本就没有。相反,中国学校考试前的准备阶段非常长。中国的高考,让高中生用高三这整整一年的时间进行准备。而美国大多数学校在“高考”(SAT)来临前,只在学校每月例行简报中提醒一声而已,不占用任何课时,也没有以任何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复习,准备考试。
    在中国,由于考试的功能异化成择优汰劣,考试就变成了学习的目的,而且是惟一目的。一切围着考试打转转,造成了教育的本末倒置,使原来意义上的学习——考试,变成了考试——学习。
    美国学校的考试机制是学什么,考什么。
    中国学校的教育机制是考什么,学什么。
    学什么,考什么,是考试为教育服务。
    考什么,学什么,是教育为考试服务。
    多么触目惊心的考试异化导致的教育异化!
    许多中国人以为美国没有统考,美国孩子考试少。实际上,这是一种以为素质教育不用考试的误解。
    我手头上保存了矿矿从小学学前班一直到高中毕业的全部考试成绩报告单。所有的考试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日常考试。这一类成绩单反映的是孩子在某一段时间里的学习进展情况。第二类是资格考试。如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资格考试。第三类是各种各样的水平测试。水平测试都是全国性的统一考试。
    美国有很多经过审定的权威的考试机构,像国内许多人都熟悉的TOEFL、GRE、GMAT等考试,就是由大名鼎鼎的ETS(EducationTestingService,教育考试服务)这个非营利性机构主持的。这些五花八门的考试机构根据不同的要求或测试重点,设计了各式各样的考试。美国学生大概从小学三年级起,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这种由各种考试机构出题的考试。至于参加何种考试,由各私立学校或公立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决定。
    每一次矿矿参加统考,我们都会收到一份成绩分析表。对于中国家长来说,看成绩单,当然是看分数。如果你戴着这副“有色眼镜”来看美国学校寄来的成绩表,你一定会云里雾里地摸不着头脑。第一次接到成绩表时,我在表的上下左右、正面背面找来找去,就是没找到总分。仔细一读,才发现这个成绩表大有文章。
    以矿矿小学三年级的StanfordAchievementTest/OTISLennonSchoolAbilityTest的成绩报告单为例。该成绩报告单共两页。第一页有三个表格,第一个表格是各项考试的成绩及与全国同类学生、全州同类学生相比较的信息。表格的右方是一个图表,从1/100到100/100,每十位数一个阶梯,孩子的成绩则在相应的区域用黑线显示出来。矿矿的数学几乎满分,就不去说它了。英语阅读在142道题目中答对了135个,成绩是694分。这个成绩与全国同类学生相比为98.9%,与当地同类学生相比是98.9%,分析结果的标志范围是“高”。右边图表上,在99%的阶梯上画了一条黑线。在阅读的大栏目下,还有词汇学习技巧、词汇量、阅读总评等分类。矿矿的词汇量一般,40题答对了35题,成绩是658分。这个成绩与全国同类学生相比为88.7%,与当地同类学生相比是807%,分析评价范围是“中”。右边图表上,在90%的阶梯上画了一条黑线。用不着细看成绩,只要看看右边图表上的黑线,就可以一清二楚地看清孩子的长处和短处。
    下面的两个表格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测试分析。这个测试分得更细,大大小小有三十多项。从对词义的掌握、对文章的理解到阅读时的创造性思维,从对整数、分数的认识到对各种计算方式的掌握,还有学习方式、听力水平等,全都作出分析,并在“低于平均水平”“平均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这三项上标出孩子的实际水平。
    成绩报告单的最后一部分,还为矿矿写了一个全面的总评,从阅读、数学、语言三方面,对长处和短处一一概括。值得一提的是,成绩报告单强调:“这个成绩只能从一个方面说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在孩子考试时,很可能会有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其成绩。因此,也应该考虑到其他来源的信息。学校应该有关于这个学生的更详细的材料。”
    显然,矿矿经历的这个考试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什么考什么的检测,而且是孩子处于完全自然状态下的检测,没有考试前的昼夜突击和死记硬背,也没有人为的(学校和老师圈定的)复习重点,考的东西都是孩子平常应该学到的东西。这样的考试能更客观、更精确地测量出孩子真正学到了什么,还缺什么,为孩子下一步的学习指出方向。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考试?
    我认为,学什么,考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考试。
    美国的“高考”(SAT和ACT),其实也都属于这一类的考试。美国学生脑子里的考试也就是这一类的考试:我学什么,你考什么。
    为什么美国考试那么多,搞的不是应该教育,中国的考试同样多,就成了应试教育?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什么考什么的检测功能在中国被异化为淘汰功能,于是,在这种异化了的淘汰功能的误导下,出现了考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
    复习=作弊吗
    这让我想起妻子同矿矿之间的一场关于考试和复习的争论。不知从几年级开始,我就发现矿矿有个习惯:在每一次大考之前几乎从来不复习功课,最好的情况是在临考试的前一晚胡乱地翻一翻有关材料,即便PSAT、SAT这样重大的考试也是如此。考SAT之前,为了能让他作好充分准备,妻子专门到书店为矿矿买了一套SSAT的复习材料。谁知,矿矿一看这些材料就不高兴了,他说:“你们常说反对中国的高考,这种做法和国内的搞法又有什么两样?”于是,妻子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争论。妻子认为,要考试就一定要复习,复习不好就考不好。矿矿则认为,考试就是考试,考得怎么样,取决于你平常的积累和理解,过分的复习等于作弊,等于投机取巧。
    孩子的奇谈怪论引起了我的注意。的确,这种“理论”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简单是格格不入。孩子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仔细地回想孩子在美国的求学经历,我发现矿矿的这种想法产生于他所经历的美国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矿矿身经百“考”,但每一次全国性的或全州性的“统考”之前,我们这些当家长的都全然不知,几乎都是拿到孩子的成绩后,才知道他又参加过一次大考。有知,学校也会通知家长,说孩子将在哪一天参加什么考试,要求家长让孩子在前一天晚上早些睡觉,仅此而已,根本没有片言只语要家长督促孩子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到了中学也是如此,美国中学生从初中升到高中要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资格考试。我们也是在矿矿上了高中后才接到学校的通知,让没有参加考试的孩子准备参加考试,直到这时才知道矿矿早己通过这个重要的考试。高二、高三考的“高考预考”(PSAT),高三考的“高考”(SATI和SATⅡ),学校都没有专门发通知,也没有给孩子任何复习的时间。课照上,试照考,球照打,舞照跳——一切如常,全没有国内的“工地停工”“禁止噪音”一类的殊死搏斗的临战状态。
    没有复习的考试,考的是什么?矿矿说考的是你平常学习的积累,考的是你真正理解的东西。有复杂的考试,考的又是什么呢?我不完全赞成矿矿的说法。关键是怎么理解那个“过分复习”的概念。正常的复习,当然同投机取巧完全是两回事。复习是练习的过程、熟悉的过程、记忆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但是,把复习变成反反复复的重复练习时,就是“过分的复习”。这种“过分复习”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就像运动员那样,反复地练同一个动作直到熟能生巧。考数学、考物理、考化学,考生可以像运动员那样,在复习时反反复复地练同一样东西,直到有把握在考试的有限时间里运用自如。考语文、考作文行不行?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人也可以做到。但我还是要问一句,这样复习的意义是什么?很简单,为了不被考试淘汰。于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
    美国ETS考试公司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学生能在“托福”、GRE考试中得满分。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用考题反复做练习是取巧,甚至是作弊行为。显然,用美国人的思维确实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考试。
    (摘自《“高考”在美国》,北京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定价:19.80元,社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内,邮编:100871;桂林市育才路15号,邮编:54100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