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傅斯年:为国家保存读书种子的人(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刘经富 参加讨论

    然而战争打乱了社会与个人的秩序。1937年11月,史语所从南京撤退到长沙再到昆明,1941年初再次播迁到四川宜宾李庄板栗坳。陈寅恪1937年11月随校从北平撤退到长沙再到昆明,家属则安顿在香港。史语所与陈寅恪都历尽颠沛流离之苦。1939年陈寅恪被英国牛津大学聘为汉学教授,1940年因欧洲战事,航路阻隔,无法远赴英国,困在香港。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陈寅恪陷入危险之中。他贫病交加,到处筹措逃离的旅费。更为严重的是,日伪文化组织诱逼他入彀。在陈寅恪一家最困难的时刻,傅斯年伸出了救援之手,并提升到为国家保存读书种子的高度。
    1941年12月10日,傅斯年一连发出三个电报给当时在港的杭立武(行政院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陈寅恪和中研院重庆办事处王毅侯,先垫款四千元,救助陈寅恪一家飞离香港到重庆(《遗札》第868函)。当时国民政府派飞机前往抢运,但陈寅恪不是政府要员,没有列入抢运名单,这次营救没有成功。
    1942年1月11日,傅斯年又致电朱家骅(中研院代院长),建议他抓紧时间与驻港的情报机关联系,救援陈寅恪离港(《遗札》第879函)。
    1942年4月,陈寅恪请离港的熟人陈汉带口信给杭立武,请国内给予接济。傅斯年于4月14日致函杭立武:“……兹拟将寅恪兄一月至六月份薪俸共六百元先行转去,倘无问题,弟再向好友集凑,续转较大数目。顷已函托王毅侯兄将款送上,即烦我兄代汇陈汉君。寅恪兄在港,终非长久之计,弟亟拟接其来内地,正在设法中。”(《遗札》第908函)
    陈寅恪一家最终逃离香港,救援的过程颇为复杂,其中傅斯年、朱家骅出力最大,显示出中研院作为政府部门的办事实力。但陈寅恪到桂林后却遇到全家筋疲力尽、自己病痛缠身无力再往前走到达四川史语所驻地李庄的困难。1942年6月下旬,陈寅恪请傅斯年帮忙在广西大学谋得教职。事后傅斯年在致叶企孙(中研院总干事)函中说:“寅恪就广西大学之聘,弟不特未加以阻止,且他来信派弟写信给杭立武兄,弟即照办了。弟一向之态度,是一切由寅恪自决,彼决后,再尽力效劳……但求为国家保存此一读书种子耳。”(《遗札》第955函)这是傅斯年第二次称誉陈寅恪为“读书种子”。从1923年翩翩留洋到1942年漂泊困顿于西南之际,历经二十年的人事变迁,傅斯年对陈寅恪的基本态度仍未改变。傅斯年的侄子傅乐成说乃叔平生敬仰的只有蔡元培、胡适、陈寅恪等少数几个人,看来是有根据的。回到“读书种子陈寅恪”这个话题,书种本人固然令后人高山仰止,那发现、呵护书种的人,也应位在伯仲之间啊。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