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约瑟这座大山我们已经翻过?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 毛志辉 参加讨论

    
    《中华科学文明史》,[英]李约瑟/原著、[英]柯林·罗南/改编,江晓原主持,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160.00元
    由李约瑟原著、柯林·罗南改编的《中华科学文明史》虽然只是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缩写本,但却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巨著。它承原著之精要,极为广泛地探讨了我国古代各门科学技术的发展,总结和阐发了我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辉煌成就,其中不少独具慧眼的观点,是李约瑟冲破了欧美科学界的欧洲中心论所作出的。
    这部作品以五卷的篇幅,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明。第一卷为综论,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第二卷介绍了数学、天学、气象学、地学、地质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第三卷至第五卷则集中论述了指南针、航海技术、运输车辆、时钟、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应用技术。
    通观全书,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融汇中西,在中西比较中凸显中华科技与文明的重要价值。作者秉持这种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中外科学与文明的交流,证明人类各民族、各文明不是彼此隔绝而是相互沟通的;在论述中国时,也常常涉及古希腊、中世纪欧洲、阿拉伯世界、印度、巴比伦,甚至还有美洲印第安地区,用一系列的事实在中国与这些文明之间架起桥梁;近代科学首先在欧洲兴起已是公论,但作者以其研究成果表明,如果没有其他文明区(包括中国)的科学输入,近代科学及工业革命便无从谈起……
    不过,《中华科学文明史》也并非没有缺憾。比如,作为中国科学文化基本的构成要素,中医的医疗传统和实践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具有不可轻视的影响力。然而,有关中国古代医学的论述,并没有在书中得到基本的体现。书中对中医学基础的自然哲学,如基于《易经》的“阴阳五行说”的自然哲学,作了深入的探讨,并且表明其完全具有相当于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那样的合理性,并非是单纯的“神秘主义”和荒唐无稽的。然而,在第二卷至第五卷的分论中,却并没有更进一步对中医学展开论述。在李约瑟的视界里,中医学在中国古代科学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专辟了“医学卷”,《中华科学文明史》一书却将这颗“明珠”遗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对李约瑟和科林·罗南的工作表示感谢。是李约瑟,更正了一些传统汉学家和由明清时代西方传教士所流传下来的对中华科学文明所执的主观的和错误的认知,捍卫了中国人对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优先权,将中国科学文化置于世界史中应有的位置,并且给西方学者研究中华科学文明史建立了一个应有的标准;是科林·罗南,摈弃了艰涩、枯燥的专业术语和玄奥莫测的考据、引证,以平易近人的语调、平实亲切的笔触、可触可感的事例、形象生动的图片,将李约瑟的浩繁成果浓缩为这一部通俗易懂的科学文明史,为我们架起了一座沟通学术与通俗、专业与大众的桥梁。
    李约瑟离开我们已经近二十年了,有人也许会问,在今天,李约瑟的作品对于我们还有意义吗?应该承认,写作中国古代科技文明通史这一目标,中国的科学史家们不但早已实现了,而且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李约瑟。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卢嘉锡任总主编、“完全由中国人撰写的”多达30卷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其内容之丰富、史料之新颖、体系之完善都超过了当年李约瑟的水平;而以普及型的科技史、文化史读本而论,各种读物更是数不胜数。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不能说已经翻过了李约瑟这座高山。尽管在多学科的结合、实验手段的应用、考古新发现的掌握、史料的发掘、古文献的考辨等方面,我们现在肯定有胜出李约瑟之处,然而就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角度评价中国古代科学而令西方学界耳目一新而言,就从中西比较的宏大视野下展现中国科技文明的伟大成就而言,李约瑟依然是我们追赶的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