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为文学未来发展把脉--评《谢冕评说三十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2014年02月10日 古远清 参加讨论

    在谢冕所有学术专著中,诗论占有重要地位,但他的文学贡献决不止于诗歌领域,读读他的《文学的绿色革命》和《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就可看出这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为文学新潮热切呼唤,为文学未来发展把脉和呐喊的评论家。其文学思想的变迁及其鲜活性、其文学姿态的多样性,以及谢冕对当代文学发展的深切关怀和精确判断,人们均可从12卷的《谢冕编年文集》中看出。
    评论与研究谢冕,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笔者最初发表在云南一家学报1983年第1期上的《谢冕的诗歌评论》算起,迄今正好30年。“三十而立”,对谢冕的评说已到了需要重新回顾、检阅的时候。总结谢冕的学术贡献,毕竟有助于研究对象的历史化,改变研究评论家的声音既微弱又寂寞的现状,是功在诗界、学林的盛事,于是便有这册《谢冕评说三十年》的问世。
    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金宏达主编的“名家评说丛书”,以寻踪研究历程、博采相关史料、吸纳最新成果为宗旨,如《郭沫若评说九十年》《徐志摩评说八十年》《曹禺评说七十年》,再加上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鲁迅、胡适、周作人等评说系列,蔚为大观,其评述对象几乎都是盖棺论定的作家,健在的只有两位,书名为《余光中评说五十年》《金庸评说五十年》。大陆仍健在的作家一位都没有。现在以谢冕的“30年”和大师们的“90年”、“70年”相比,也许有人会感到不够分量。不过依笔者之见,分量不能完全由年代的多寡决定,这就像余光中的“50年”不见得就会输于徐志摩的“80年”一样。这里还牵涉到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谁的成就高问题,本文不展开论证。
    不管人们怎么评说,《谢冕评说三十年》的问世,总算是打破了以年代多寡论英雄的这种论资排辈的陋习。不过,如果把谢冕研究成果的检阅仅仅视为填补“名家评说丛书”或中国当代文论史研究的空白,那必然缩小了研究谢冕的意义。谢冕的研究牵连到新中国政治、社会、思想、文化方方面面。编写此书,不仅是为文学史作证,也是为了保留当代中国翔实可靠的思想史、文化史资料。鉴于谢冕的研究对推动当代文论发展和两岸文学交流有重要意义,编者从今年初动工时,试图打破“谢冕研究界”或“研究圈子”的局限,广泛征集、搜寻和征求意见。所得有限,还不敢说内容繁富,信息齐全——至少谢冕的北大同事当年对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偏见和歧视谢冕“时文”的看法未能收集到,但大体上仍能反映出谢冕评论与研究的现状。
    在此之前,已有过孟繁华、张志忠编的《谢冕教授学术叙录》(北京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孟繁华编的《谢冕的意义》(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3年)。为了使拙编不与这两本书重复和突出史的特点,因而尽量选新的文章,同时注意境外资料的发掘,让一些被遗忘被埋葬的文学现象重新浮出水面,力求在对谢冕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中显现其历史真身,以进一步说明谢冕是一位有海内外广泛影响的评论家。
    本书名曰“评说”,当然是以“评”为主,但“说”也很重要。考虑到谢冕所缔造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他的学问有时候体现在学生和友人写的文章中,另为了增强此书的可读性,故除“论列”外,另设了“速写”栏目。又考虑到谢冕不仅是诗人、散文家,同时也是评论家,是博士生们研究的对象,故选文时也收了一些不同意见的文章。有了“争鸣”、“冤案”、“冷箭”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使谢冕的形象富于立体感,而且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这位锐敏、活跃、勤勉的文学“地质师”(黄子平语),重新勘探谢冕现象并对其著作作多层面的思考,以充实和丰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