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刘醒龙:用理想的“有”来抵抗世俗的“无”(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木叶 参加讨论

    误读是对作家作品的别样肯定
    木叶:“长篇小说是当代中国文学中最不成熟的文体”。你今天还这么看吗?
    刘醒龙:我不这样认为,当代中国文学最突出的成绩都是长篇小说体现的。这一点可以具体到作家本人,当代作家中的大部分,最重要的作品都是长篇小说。而且放在任何一种层面上评价,这样一批长篇小说都会是出类拔萃的。
    木叶:有人很喜欢《弥天》批判现实的力度和人性反思的深度,但有的人就未必。批评家洪水先生曾说“当年有关《分享艰难》的争论,都是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我比较好奇,你有没有什么作品被严重误读或低估了?
    刘醒龙:遭人误读是文学的另一种魅力。一部像碗里的清水一样的作品,是不可能被误读的,反而是那些有着幽深气质的作品,因为不容易看清楚,才有可能出现误读。当年,文学界用“现实主义冲击波”将我和别人捆在一起,十年之后,大部分做学问的人已不再这样说了。所以,误读是对作家作品的别样肯定。
    木叶:你跟葛红兵对话时说,“很多时候,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思想的半途而废”。不过在小说中,你的思想又似乎没有都“半途而废”,是否有时自己也和自己会顶牛?
    刘醒龙:还就是半途而废,我每一个东西其实都没说清楚。文学它不可以成为一本思想史或哲学著作。文学作品是对思想的提出,是做某种思考的引领,不作结论,这是文学的魅力。将文学作品与思想作品等同,本身就是对文学的异化。哲学著作中那些逻辑的逻辑,就算绕不死,也要将人绕晕,相比之下,文学作品如果也这样绕来绕去,最终会绕成一种笑话。在思想上,文学的意义止于启蒙。
    木叶:这些年来,或者说新世纪以来,很是触动你的外国作品有哪些?
    刘醒龙:这些年一直念念不忘的作品,还是苏联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凡是写乡土的中国作家,或是在乡村成长的人,一定要读一下《鱼王》。他对于俄罗斯大地母亲的热爱已不仅仅是乡土了。在俄罗斯文学里,很少有祖国这个概念,一般就是说母亲、大地。这是俄罗斯文学和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同。与阿斯塔菲耶夫《鱼王》里对大地母亲的眷恋相比,中国作家差远了,经常看到的是怨恨、抱怨、批判。
    木叶:听了这话,使我想再问一下,你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作家吗?
    刘醒龙:我是一个特别在乎自己内心感受的人。我可能不顾一切,不顾外面的世界怎么想,不顾朋友怎么想,不顾同行怎么想,不顾所有人怎么想,我都会坠到自己内心的深渊里面去,我要把自己捞起来,让自己能够继续地走下去,活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