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曹禺之女万方:晚年父亲为写不出好作品难过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新闻网 上官云 参加讨论

    
     万方与父亲曹禺在家中 (图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提供)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上官云) 近日,收录著名剧作家曹禺四部经典戏剧的《曹禺经典剧作》出版,其女万方为之作序。3日晚,万方接受记者专访,分享以往与父亲相处的点滴回忆。万方表示,父亲对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从小家里就有很多书。小时候在家等着爸妈看戏回来,我因此得知黑暗的大门外有好的东西吸引他们,进而得知有‘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
    父亲将剧场舞台演出视为神圣
    生于书香门第,万方不可避免受到父亲在文学方面的熏陶,她回忆了自己对戏剧文学的最初接触。一直以来,曹家的大门洞里会开一扇小门,当时年仅两三岁的万方会和妹妹趴在门边望着外面漆黑的夜色,等候父母看戏归来,那时的万方已经朦胧感觉“戏剧”给她带来的影响。
    稍大之后,万方便被父亲带去戏院看《雷雨》演出。万方回忆,那年她有五岁左右,被其中那电闪雷鸣的第三幕吓哭了,平日温文尔雅的曹禺此时却非常“粗鲁”,拿胳膊夹着万方跑出戏院。这给万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说,父亲不是家长,永远对孩子很平等,这样做完全是怕女儿影响其他观众,“对他来说,剧场舞台演出是神圣的。”不久后,曹禺带着女儿去后台,看那些把她吓哭的效果如何制造出来。那时万方才知道,舞台原来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
    在父亲的影响下,万方也爱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并开始关注父亲的剧作。经过研读,万方发现,父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极为突出。从《雷雨》中的繁漪、四凤到《原野》中的金子等人,无一不彰显出独特的生命活力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追求。万方猜测,这大概源自父亲的亲身经历,“我奶奶因为他的出生而去世,所以在父亲的一生中,他永远对女性抱有极深的怜悯之情,无论是源自内心还是诉诸笔端,都可以用‘真爱’二字形容。所以他笔下的很多女性都是在心灵受压抑的同时由努力寻找自我。”
    后期难有好作品问世或因心灵失去自由
    在写完《北京人》、《王昭君》等作品后,曾经在创作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曹禺后来开始担任各种挂名职务,如主席、院长之类,参加各种各样的应酬,不断有电话打进,要求他开会、题字、评奖,而曹禺基本什么事都会应承。万方曾回忆,有一段时间父亲几乎天天有活动,日历本上记得满满的日程,每次参加活动到家,他都极为疲惫。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曹禺后期鲜有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晚年的曹禺自己也很苦恼这个问题,甚至曾为自己写不出好作品难过。一直陪伴父亲左右的万方在提到此事时略有迟疑之色,她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只我父亲,像他们这一代的文人都是这样的经历,这或许和当时的环境有关。心灵的自由很重要,若失去了这样的环境,大概生命就会枯萎,创造力亦随之消失。”
    “他在写《雷雨》之前根本不懂什么叫阶级。但他后来成为进步人士,自认写出的东西要能够甄别对错,这个标准跟创作的标准对比而言,可能并不是他真正要写的。”万方回忆,由于经历文革,父亲甚至特别羡慕胡同中扫大街的老太太,“他恨不得我们一字不识。至于他后期创作的《王昭君》,则从未跟我谈起过,现在演出的也很少。”
    《雷雨》是一个仍需要开掘的宝藏
    在曹禺诸多受到追捧的作品中,《雷雨》当拔得头筹。万方也对其很是倾心。大概80年前,23岁的曹禺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写出了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在之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它成为人艺每年的必演话剧;还被改编成电影、评剧等剧种,在千百个舞台上以多种面貌呈现。正如曹禺所言:“‘雷’代表天上轰轰隆隆的声音,警醒芸芸众生;‘雨’代表来自天上的洪水,把大地冲个干净。”
    与一些评论家的看法相似,万方认为《雷雨》在具有酣畅淋漓表达方式的同时又具有非常精致的结构,这或许也是它长盛不衰的原因,“就像钻石,可以有很多切割面,每一面都闪烁着光彩,让人有一种想重新解读的意愿。”
    尽管《雷雨》几乎获得众口一词的赞誉,但曹禺本人在后期却表示,该戏的结构有些过于戏剧化。万方说,父亲曾跟自己谈到过这个问题,他后期对《雷雨》戏剧结构的思考,很可能是因为认为戏剧出现新的变化,而《雷雨》经典的三一律是否已成为局限所在,“我父亲虽然后来岁数大了,但作为一个艺术家与编剧,对新东西永远持开放态度。”
    “我觉得他有一种自我怀疑,这是他性格所带的成份。”万方最后表示,这也说明《雷雨》是一个宝藏,仍需要人们去开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