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深圳商报》: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http://szsb.sznews.com/html/2015-01/11/content_3119347.htm
    

慧远
▲《买书记历》副标题: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 陈晓维 编 中华书局2014年10月定价:44.10元

所谓“爱书人”,其实就是一小群特殊的生物——他们大都不太合群,多少有点孤芳自赏;他们未必大富大贵,却生活得充实自足;他们都把新书旧籍看做自己平生的挚爱,却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和追求……陈晓维编辑的《买书记历》集纳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或出自闻名海内的藏书大佬,如陈子善、止庵、许定铭;或出自深藏不露的民间高人,如赵国忠、柯卫东、赵龙江;既有媒体人、学者、编剧,也有旧书店老板、公务员、自由职业者,遍及港台和内地,淘书的范围则涉及海内外大大小小的跳蚤市场、旧书摊、拍卖会、旧书网站……

“捡漏”的故事

最为爱书人所津津乐道的,首先是“捡漏”。

“捡漏”一词,原是古玩界流行的一句行话。捡,即是捡便宜,带有意外偶得之意;漏,即是漏网之鱼,因被人疏忽而招致遗漏。至于什么样的“漏”才算“漏”,却又因人而异,并没有一个通用标准。旧书业所说的“捡漏”其实与古玩界相似,首先是从经济角度考虑,体现在爱书人的笔下,突出的却是淘书的过程与得书的惊喜。

《买书记历》即记录了许多爱书人“捡漏”的故事。比如,陈子善以零点六元的价格在旧书店中购得沈从文三十年代的签名本《边城》,柯卫东以二十元的价格在地摊上买到俞平伯的诗稿……尤其让人心动的,是赵龙江在中国书店的古旧书市,以一元钱的价格偶然捡得周作人旧藏的《异书四种》,书中不仅有周氏亲笔写下的大段题签,而且还钤有“周作人”阳文朱印和“苦雨斋藏书印”各一枚。面对如此难得的书缘,欣喜之余的赵龙江这样描述:“此时心跳不已,激动之情可想。急忙合上书页,深恐被识者瞥见,稍自镇定,不敢有洋洋之色……不敢久留,何况囊钱将尽,急回返。”字里行间,活画出一位书痴“捡漏”时小心翼翼而又喜不自禁的情态。

“失手”的遗憾

当然,淘书既有“捡漏”的惊喜,也难免会有失手的遗憾。谭宗远就曾一再感叹,买书三十年,虽然收获了很多快乐,同时却也得到不少教训,他曾经遇到过许多版本、品相俱佳的民国旧书,却因为一时的犹疑而错过,再没有重逢的机会。

十多年前,傅月庵在旧金山著名的城市之光旧书店,看到过一册线装本日本近世名僧良宽的英文传记,书价颇昂,又恰逢他旅行的最后一天,口袋所剩无几,于是狠下心肠,慨然放弃。谁知刚回台北,他就后悔不迭,在以后的日子里,那本书时不时便会出现在脑海里,于是,他将自己的新书取名为《天上大风——生涯饿蠹鱼笔记》,意谓“生涯饿蠹鱼,少吃了一本,我真的很饿!”由此可见,遇见令自己心仪的旧书,唯一的选择就是及时拿下,尽量不为自己的淘书生涯留下任何遗憾。

有人说最伟大的游戏是爱,最愉悦的收藏是书。张中行形容淘书犹如钓鱼,时时刻刻充满了期待;胡桂林以为淘旧书的那种众里寻她千百度的乐趣,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叶寻则以反问句的方式,一口气罗列出这么多的淘书乐趣:“在旧书摊间寻寻觅觅,忽然发现一本自己从未听说书名但内容甚为惬意,品好价廉不是乐趣吗?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进门就开包,淘得众人惊艳绝版书,心生窃喜不是乐趣吗?点儿倍儿顺,好书一本接一本不断擒获,囊中渐满不是乐趣吗?顶风冒雪夜访书摊,老天眷顾收获颇丰不是乐趣吗……”

淘书之乐乐何如,乐趣其实尽在其中。

网络时代的藏书

《买书记历》中的作者们所讲述的,虽然是最近三十年来国人搜求古旧书之面貌,但他们的行文却大都像“白头宫女话天宝遗事”,年代越久越显精彩,年代越近反觉无话可说,这当然是与近年来古旧书的书源枯竭、古旧书市的日渐萎缩分不开的。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古旧书店市场化的运作,古旧书交易呈多元化趋势,只是好景不长,互联网的崛起彻底颠覆了古旧书的经营模式,网络书店利用其信息共享、价格透明的优势,在虚拟世界里一统江湖——正是经过了网络书店的冲击,以及一系列的古旧书市场整合之后,那种“书虫们早早在厂甸门外蚁聚,一待开市,便攘臂相争,蜂拥而前”的触目惊心的场景渐行渐远,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互联网之于古旧书业的利弊得失,爱书人各有各的说法。在我看来,古旧书市的好处,其实全在于那种既原始、又热闹的状态,在于那份“迎来送往的人间气象”——如同我乡春节期间的“乱市”,要的就是熙来攘往、肩摩毂击的氛围,一旦整齐划一、井井有条了,反而失去了那种充满期待、乱中取胜的淘书之趣。对大多数爱书人而言,他们追求的也恰恰正是那种含辛茹苦、流连书摊的淘书之趣。网络虽然为爱书人淘书提供了莫大的便利,却让古旧书的经营进入“零接触”时代,一切都通过冷冰冰的电脑屏幕进行交易,浏览、选择、付款,然后进入漫长的等待,淘书缺少充满悬念的故事,也就失去了神秘的传奇色彩,这使得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怀旧。我们从中读到的,其实是一个正在消逝的时代的书林掌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