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赵家璧这个名字是与《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库》和《中篇创作新集》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位曾经编辑过众多新文学名作的著名出版人,赵先生晚年写下了大量的回忆文章,他在其中回顾了自己的编辑生涯,讲述了每一种图书出版背后的故事,追忆了他与蔡元培、鲁迅、郑振铎、徐志摩等文坛名家相交往的经过,既具有回忆录的性质,也保留了不少现代出版史上的珍贵资料。这些文章以《编辑忆旧》和《文坛故旧录》为书名,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先后由三联书店结集出版,时隔多年之后,中华书局又据三联旧版重予录排、酌作校订,并搜集赵先生的集外文字另编新集,陆续印行,以为赵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的一份献礼。 正如赵先生所坦陈的那样,他是抱着对编辑工作的热爱才开始走上编辑之路的——从爱读书到爱编书,赵先生首先是一位爱书人,然后才是一位好编辑。作为一位爱书人,赵先生自少年时代即对书籍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喜爱;作为一位好编辑,赵先生能够将心比心,了解爱书人的不同口味。所以,他编的书不仅内容好,在装帧上也堪称精益求精,故而能够深得爱书人的欢心。赵先生进入出版界正值新文学运动在经过了十多年的狂飙突进之后,正在逐渐走向瓜熟蒂落的成熟与收获时期,他编辑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可谓适逢其时,既是为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的收获作一次总结,也为后人研究新文学运动的缘起与发展提供了一份可资参考的宝贵文献。赵先生编辑《良友文库》等其他各类丛书也是同样,他总能以一种高瞻远瞩的姿态、敏锐地抓住被文化界广泛关注的文坛焦点,合理地运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源,在巧妙协调不同派别之间关系的同时,来力求达到自己的出版目的,进而实现自己的文化理想。 毋庸置疑,编辑的工作的确带有一种为人作嫁的性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编辑没有自己的个人倾向,从这个角度上讲,编辑也同样“可以说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劳动”,而我们在编辑的劳动成果中,也同样能够读出编辑本人的思想境界与文化追求。读赵先生的忆旧文章,我们能够看出赵先生的编辑意图首先是出版“推动时代前进而有益于人民的书”,但他同时也并不缺乏对于书籍装帧的个人审美与独特品位。大概是出于爱书人的本性吧,赵先生对于书籍装帧的细节可谓非常讲究,其中不管是丛书的编排、扉页的设计,还是封面的装帧、开本的大小,甚至还包括宣传册的印制,无不悉心为之,力求让自己编辑的书籍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在新文学传统中,对于签名本的偏爱与提倡,赵先生也是一位始作俑者,他在编辑《良友文学丛书》时,对于其中的每一种新书总会限量发售一百部作者签名本,这不仅是一种广告术,同时也为读书界培养了一大批深谙阅读趣味的真正的爱书人。 当初赵先生为良友版书籍设计的出版标记是一位头戴阔边草帽的农民,在春天广袤的田野里,左肩挂着谷粒袋,右手正在向条条麦 垄撒播种子——赵先生其实是以文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书籍 的认识,同时也是以图像的形式寓示了编辑工作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