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活时代”:看与被看的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0-16 南方都市报 任悦 参加讨论

    拿到手里的这套“三本”为一系列的“活时代”丛书——《你好,孩子》、《中国农民肖像》与《肉体与精神的痛》,封面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当代最优秀的纪实摄影”。这套并不讲究印刷的图文书,显然更关注其普及性,但我猜想并非所有读者都能够明白所谓“纪实”意味着什么。这个曾经在摄影界引起误读,导致争论的词,随 着摄影师的实践,理论家的研讨,它的内涵逐渐清晰——如今“纪实摄影”已经明确了它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一种摄影流派的地位,它与“纪实的摄影”和“摄影的纪实性”是显然不搭界的。然而摄影界的这种探讨并未完全反映在普通的摄影爱好者之中,相反却被以讹传讹地流传下来,在互联网上,只要你搜索“纪实摄影”一词,就会发现大量论坛或者作品集都被冠以纪实摄影,但仅仅只是一些现实题材的照片而已。
    所幸,翻开“活时代”的封面你就会看到这样一个说明:“纪实摄影是摄影师长期关注、并对题材进行了深入采访而拍摄的有着社会学意义和历史文化意义的图片。相对于报道摄影而言,纪实摄影不太讲求时效性和新闻性,它的影响是长时期的。纪实摄影的目的不只是向人们讲述一个故事,它同时还能揭示出这个故事的丰富背景,更注重表现被摄体内在的精神。”这个定义出现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是对概念的解释,它为读者提供了解读随后出现的这些图片的线索。而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它给了读者一个解读自己生活的线索,在这些影像的碎片中重新拼贴自己的生活图景。
    而实际上,作为从业者,我们时常低估读者的读图能力以及他们对读图的渴望。我一直保留着几张卡片,那是我在大学的一个同学读完《黑镜头》以后递给我的,卡片上的字让我吃惊,继而惭愧:“可不可以去寻找(非创造)一幅图景——在现代化巨大、庞杂威严的背景下,一个手工艺人(老的,残缺的,丑的,绝望的)创造了炫目的、绝伦的美的瞬间;可不可以到精神病院,找两个正在微笑和交流的病人,背景是一个严肃得有些神经质的医生,去反讽这个世界的颠倒;拍一个孩子的愤怒,拍一个放在白瓷盘子里的翡翠麻将……应该把探险放在寻常生活中,在街道上,在菜场里,在公园里,因为这里是罪恶猖獗的地方,这里是最令人心寒的地方,去拍个一个杀人犯拔刀的瞬间,一个小偷手插进口袋的紧张面孔,一个妓女在暗夜街上行走的高跟鞋……这些是真正的险恶所在,可能会牺牲生命。我想,这种探险是令人震撼的。”
    因而,我渴望了解读者看到这套书的反应,书中收集的纪实摄影称之为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毫不为过,它们为摄影师赢得了很多荣誉,它们也被业界奉为经典,但是它们只是零星地见诸报端,从未如此认真地交到读者手中。从事纪实摄影工作的摄影师晋永权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把自己一直拍摄的三峡移民拿到三峡移民点展出,一位妇女忽然捧起一张照片哭起来,她说:“这就是我的家呀。”
    我们一直在强调被看的意义,并不仅仅因为纪实摄影在被看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附加值,这是它超出影像这个本体的社会意义所在,也是它最值得玩味的地方。所谓被看,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研究摄影者与被摄者之间的关系:那些被摄对象如何在被看的过程中毫无戒备地袒露内心,袒露伤痕?在这个意义上,纪实摄影是摄影师与被摄者之间关系不断延展的成果,而这种延展往往持续到拍摄结束之后。但这个过程却是痛苦的,因为手持相机的摄影师往往被看作粗暴的掠夺者,他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改善这种关系,同时又会因为内疚而背负沉重的负担。
    正是因为这种进入(或者说介入)如此麻烦,完成纪实摄影需要摄影师付出极大的忍耐,否则便破绽百出。我最近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詹姆斯·柯帝斯(JamesCurtis)谈到他对纪实摄影的态度,他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当你们试图用图片作为历史资料时,请不要忘了像考证文字一样考证图片,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总是认为一图胜千言,但是图片后面所隐藏的叙述,未经考证便不是你想当然的那样。”詹姆斯对美国农场安全管委会(FSA)的纪实摄影展开了研究,他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RussellLee有三张系列照片分别显示一个墨西哥男人和他的两个孩子站在门口以及他们在屋里生活的情况。在门口的那张显然是摆拍的照片,男人穿着非常干净的衬衫,小女孩的头上扎着花结,那样子就好像专门去摄影师的影室拍照;随后出现的卧室的照片让我们有些明白第一张照片出现的原因:摄影师不懂西班牙文,他获得进入这个家庭的途径是许诺给他们拍纪念照片。而这张照片也成了农场安委会纪实摄影的一部分。
    当然,詹姆斯的推论也仅仅是一种猜想,但是他提供给我们另一种看待纪实摄影的角度,当我们努力使图片担负起历史责任的同时,也不得不看到图片的局限,这种局限有时不是摄影师本身造成的。所有的观看都带着某种态度,只是有的摄影师努力使其平和,使其客观,这种情况更多地出现在本书的纪实摄影中间。而新一代的摄影师,他们在承认摄影主观性的前提下更张扬自己在观看时的态度,强调自我的存在,这与他们上一辈的摄影师是完全不同的,有人将之称作新纪实摄影。也许从这个角度,这套丛书也是对传统经典纪实摄影在中国进行实践的一个总结。
    三本书收录了中国当代优秀摄影师的最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不仅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图片,如侯登科的“麦客”,焦波的“天津湾:为人父母”,姜健的“俺的家在河南”等,还有近几年在国际上频获大奖的图片系列,如李楠的“出人头地的技艺”,卢广的“救救孩子”……还包括了一系列摄影新生代的杰出作品。这是我国优秀纪实摄影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
    该系列不是简单的优秀图片展示读本,编者给每一组图片都配有深入的文字分析,解读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阐述这些影像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图文并茂地展现着我们这个时代平凡却不平常的生活点滴。  
    “活时代”中国纪实摄影图书系列,曾璜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分三本:《中国农民肖像——九亿人的故事》,25.00元。《你好,孩子——爱与被爱的故事》,25.00元。《肉体与精神的痛——生命的故事》,25.00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