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云雷:别具一格的西藏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学报 李云雷 参加讨论


    杜文娟的《红雪莲》(刊于《红豆》杂志2017年第5期)是一部西藏题材的长篇小说,但与常见的西藏题材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西藏题材的作品通过对西藏及其文化带有“异域”色彩的描述,将西藏他者化、神秘化、抽象化,以寄托作者或主人公精神上的追求及其净化,在这里,与其说作者写的是西藏,毋宁说写的是个人的想象及其精神隐喻。与之相比,《红雪莲》写的不是抽象的西藏,而是现实的西藏,是带有“他者”眼光的一种笔触。在作者的笔下,有一个对西藏及其文化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红雪莲》是一部“援藏”题材的小说。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小说以柳渡江的出生为开端是颇富深意的。柳渡江诞生于渡江战役的木船上,他的父母都是解放军官兵,柳渡江可以说是在中国革命中诞生的,在他身上也带着鲜明的革命色彩。他在“文革”时期读大学,为了躲避派系之间的斗争以及与父母划清界限的伤痕,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西藏去,在一座藏北小县城开始了支教。坚持了几年后,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让他的理想破灭,为了活命,他逃离了这个藏北小县城。在穿越雪原时,他救起了一个孤儿,为他取名柳巴松,与他相依为命,最后郁郁而终。柳渡江的悲剧命运以卑微而告终,在他身上,既凝结着时代的悲剧色彩,也让我们看到了援藏人的艰苦,他以对时代的逃避开始西藏之旅,但最后却无力负载生存的重压,只能再次以逃避的方式回到内地,在他的命运和内心挣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和时代的悲壮撞击。
    南宫羽则是一个新时代的进藏者。她是一位水电职工子弟,和柳巴松是小学同学,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秦巴山间一个小水电站当值班员,在与男友南下珠江三角洲,最后却不欢而散后,她被西藏的风景吸引,决定离开都市生活和复杂的男女关系,到西藏去支教。在藏北无人区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后,她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和精神上的升华。在南宫羽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她也是背向时代热潮而行的,当她从秦巴山间奔向南方时,她所追寻的是时代的方向,但是在经历过都市的繁华之后,她反而更向往内心的安宁,走上了到西藏的支教之路。
    在结构上,小说的前半部分双线交叉,分别叙述柳渡江、南宫羽两个人的故事,在中间形成了一个节点,以柳巴松将两个人的故事扭结起来。南宫羽最后也到达了藏北小县城,在人生的轨迹上从不同的方向与柳渡江完成了对接,仿佛是两个半圆,构成了一个对称的图形。柳渡江与南宫羽在小说中虽然并没有直接见面,但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对西藏的热爱与情感,以及内在的精神追求,让他们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一首在书中多次出现的歌曲以外,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还有红雪莲。书中,红雪莲既是西藏的象征,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柳渡江曾无数次谈到过红雪莲,但他并没有见到,他对红雪莲的喜爱传递给了柳巴松,又从柳巴松传递给了南宫羽,小说详细描述了她终于见到红雪莲的激动与热爱,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寄托的深情,小说之所以用“红雪莲”命名,或许正是源之于此。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柳渡江、南宫羽等援藏者艰苦前行的步伐,他们走进西藏,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追求。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时代,命运与遭际也各不相同,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代援藏者的整体形象。柳渡江、南宫羽的身后凝聚了无数援藏者的命运和形象。在艺术上,小说以精巧的结构描述了两代援藏者的命运,塑造出了具有典型性的形象,并充分展示了西藏生活、文化与风景的魅力,虽然某些部分略嫌冗长,但总体上却能让我们看到,作者将自己数次进藏的感受以及对西藏的深厚情感融入到小说之中,我们在小说中可以看到作者深情凝视的目光,以及她要将西藏故事展示给世人的愿望,我们相信,这样一部真诚的作品也会得到读者的喜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