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不规则珍珠的奇异之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6 新京报 书评人西闪 参加讨论

    好的历史著作是艺术品,好的历史学家是艺术家。这种感受我在读《万历十五年》时曾经有过。而当我读完《1688年的全球史》,这种感受再度归来。和黄仁宇一样,小约翰·威尔斯也找到了自己切入历史的最佳角度。他们的作品表明,无论是1587还是1688,都不是简单的公元纪年,而是通往历史奥妙之境的暗门。
    很显然,小约翰·威尔斯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学家,他是一个风格化的学者。在《1688年的全球史》中,威尔斯一再提及一个词:“巴洛克文化”或“巴洛克风格”,可以说,“巴洛克”是进入《1688年的全球史》的钥匙。威尔斯说,“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最初指的是不规则、不均匀的珍珠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尔后扩展到一系列文学艺术领域,指那种放弃文艺复兴时期的规则与和谐原则,转而追求不对称、自由表达的形式,用有趣的神情、姿态和出人意表的幻想,使受众一窥最深层次的情感和隐藏在最深处的真实,以赋予这种若隐若现的表层描述以震动力。他认为,所谓“巴洛克风格”,就是幻觉叠加于幻觉之上,意义隐含于意义之中,既打破平衡,又饶有兴味。巴洛克风格向来在历史上颇有争议,因此我认为,威尔斯是一个风格化的学者,或者称为:艺术家。
    威尔斯描绘的1688年的世界图像就是巴洛克风格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以及个人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在他的笔下,十七世纪中期呈现出独特的全球景观:尽管已经有了郑和、哥伦布和达·伽马,但是十七世纪以前的全球仍然不能算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直至今天。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显现出单一性的一面的时候,历史学家威尔斯看到了1688年的独特性。一方面科学与商业的兴起使世界出现了转折的趋向。另一方面,各种价值仍然表现得非常独特和鲜活。1688年的世界既有疯狂的奴隶贸易和殖民活动,也有平静的帝国和“光荣革命”。既有传教士的远征,也有松尾芭蕉的无争。当牛顿致力于“最完美的力学”时,石涛在寻找心灵在自然中的位置。当索尔·胡安娜在写作女权主义诗章时,生活在海边的澳大利亚土著甚至还不会建造船只。当沙皇彼得醉心于西方文明的魅力时,康熙大帝在为孝庄文皇后的死哀痛不已。1688年的世界的确像一颗不规则的珍珠,焕发着奇异的光芒。
     
    这光芒部分也来自于作者威尔斯的想像力。我很喜欢书中对王夫之的描述。像王夫之这样的大儒,往往被陈词滥调塑造成一座泥胎怪物。威尔斯却认为王夫之与那些认为社会标准和政治生活一成不变的儒家知识分子完全不同。他评价王夫之有“极富洞察力的历史哲学眼光。”仅仅用了数页的篇幅,威尔斯就还原了一个生动的王夫之:一个有激情的大胆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笔下的石涛也很有魅力。他对石涛的一幅山水画的点评深具功力。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威尔斯的艺术家气质。
    与《万历十五年》不同的是,威尔斯并没有像黄仁宇那样在历史景象中去寻找大幕后面的手。他像一个孩子一样被1688年光怪陆离的世界图像迷住了。整本书中我并不曾看见像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史景迁所评价的“睿智洞见”。事实上,我觉得《1688年的全球史》并不需要这样的溢美之辞。威尔斯的可贵之处即在于他讲述了历史之中的世界。那个世界曾经存在过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多元的价值取向,曾经存在过无限的偶然和可能,而今天,我们只得到了一个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