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中关村笔记》:一场现代派的非虚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汇报 贺邵俊 参加讨论


    《中关村笔记》 是宁肯在辛勤采访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报告文学作品,他完全采用了非虚构的叙述方式,真实地记录了北京中关村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后如何以科学技术引领时代潮流的经历。中关村曾经是北京市的一个普通的地名,有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都在中关村的统辖范围内。但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所蕴藏的科技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让“中关村”这个普通地名也像美国的“硅谷”、“128公路”一样,成为了一个代表时代精神的名词。这的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据我所知,有不少书籍都写到了中关村的发展变化,写到了中关村涌现出的时代英才,也从各个方面总结中关村的经验。但即使这样的书籍汗牛充栋,也掩盖不了 《中关村笔记》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它的独特价值在哪里? 就在现代派上。宁肯是以现代派的方式来写非虚构的。
    首先,宁肯采用了现代派的结构方式来结构全书。他不是像一般的纪实叙述那样,以叙述对象的客观逻辑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而是从主观性出发,通过自己对中关村的重新认识来组织客观材料,既忠实于材料的真实性,又不停留于客观记录,凝聚了一位作家对于中关村的认真思考。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则是宁肯从中关村的发展中发现了现代派。现代派是在挑战传统秩序过程中创造出自 己的辉煌的,它代表着未来,具有鲜明的先锋性。从这一点来看,中关村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派,他们的先锋性更是毋庸置疑。宁肯一旦深入到中关村,一定会在这一点上引起共鸣,于是他就像谈现代派一样地谈起了中关村的诞生。中关村第一个觉醒的人是陈春先,他从美国访问回来后就鼓动中关村的科技人员创新。宁肯说,那时候,“陈春先的鼓动就像是一个‘外星人’”。这样的描述似乎就是在讨论现代派文学在1980年代初的遭遇。宁肯看重的正是陈春先开办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的先锋性,因为它给当时科研单位的传统体制撞开了一道裂缝,没有这一撞,就不会有以后的中国科技改革大步伐。
    中关村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派,特别体现在它所蕴含的现代精神上,正是这种引领时代潮流的现代精神,给当时正在寻找出路的中国社会带来光亮。宁肯因此将光亮作为主要的意象,贯穿在整个叙述之中。比如,王选在进行照排系统科研时,突然想到 了激光,从而带来了照排系统的革命性变化,宁肯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王选眼睛里同样放出“激光”,这是“时代最奇异的光”。又如从光谱仪的光波,宁肯则认定鲍捷有一双能够把握光年的眼睛。也许只有从现代派的角度才能明白宁肯为什么要以伟大的数学家冯康作为 《中关村笔记》 的开头,因为数学可以说是科学领域里最古老的现代派,当宁肯接触到冯康的一切内容时,就被数学的神秘和无穷尽的解答所痴迷,无论是“有限元”,还是辛几何算法,宁肯就像列算式一样地演绎开来,它让我们感觉到,这些演绎具有美妙的现代审美效果。
    《中关村笔记》 的结尾落在共享车上,这是别有一番深意的。当我们坐上共享车时,中关村就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地理概念了,它就成为一种流动的现代性力量。如果没有一种现代性的前瞻眼光,宁肯也不会想到要以他们的“分享和共享”事业作为 《中关村笔记》 的结尾,他知道,“分享和共享”是一种现代性的理念,代表着未来。现代性的非虚构就是如此地自信。好吧,我们对此充满了期待。
    人们往往把北京中关村当作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中关村笔记》 以人物为经纬,选取中关村不同时代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勾勒出了一个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长足崛起的中国硅谷发展史略。
    作者强调了中关村精神的“创业、创新、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其实,作者浓墨重彩的是人的仁义、胸襟、气度、理性、温和。这两部分放在一起,才是中关村最为宝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