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石英:“外松内沉”的语言境界——读长篇小说《财政局长》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石英 参加讨论


    读宁新路的散文作品时,我强烈地感到在他的文学语言中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素质,这就是表层之下的深度,似乎有一种轻松自然中的丰厚韵味。过去曾有一种说法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我对宁新路文学语言的突出感觉是“外松内沉,妙文自成”。这个“松”不是松弛,也不是轻松,而是一种难得的自如;“沉”也不是沉重,而是沉实、深沉,有时也有沉郁。
    当我最近读完他的长篇小说《财政局长》(作家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发现以上那种文学素质和语言风格在小说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全面的展现。
    我特别赞赏他小说的叙述语言,真可谓“不疾不徐、不温不火”。很多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作家在叙述,而是生活本身在讲述。讲述的并不只是一个个人物,而且是一幅幅正在演绎的生活场景,一个个经过透视的社会角落,一种使你情愿看下去和不情愿却无法回避的人生现实。总之,现场感强,渗透力强。但笔者仍要说的是:我言他的叙述方式“不疾不徐、不温不火”,并不意味着是一列恒速无变化的“列车”。不仅不是这样,而且整个运行过程都蕴含着撩人爱读的智慧。在他的叙述中,时不时迸出经过提炼的俚语、警语与鲜活的口头语。这一切,生动谐趣,使行文避免了可能产生的沉闷感。另外,在生活关键的节段,都有矛盾迸发的非常时刻。如钱海所遭遇到的似难解脱的“人生夹道”,李来与胡腾娇一类人性肆虐、邪行迭加的各类“高潮”,作者纵横交错,充分写透。
    不错,文学作品应高于生活,但作家不能总是以立于生活之上的发言人自居。在心态方面,与生活愈平等愈好。当我刚翻阅这部小说时,脑子里的意识是:我正在看宁新路的一本新著,但当我进入情节、进入人物世界后,觉得自己读的是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现实生活。到了这个份上,作家的任务才是真正完成了。
    言及此,我不禁联想起明代后期的小说家冯梦龙和凌濛初。我这里不打算对“三言二拍”进行全面的思想艺术评价,而是单就作家的“自我位置”与叙述方式谈一点看法。其实这两位著书人的身份也并非平头百姓,亦非生下来就是干这一行的。他们都曾当过官,但当他们做起小说,叙述起人生故事来,便极少感到他们身影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他们自己也融入生活场景和人物心灵世界之中了。再对照外国的许多作品与中国现当代的某些小说,总使我或隐或显地感觉到有一个“智者”或有身份的人物在宣讲在叙述,甚至还在“指点迷津”。我认同宁新路有意或无意不显摆身份的叙述方式。
    《财政局长》不排斥必要而合理的议论。只不过他的议论文字不是游离于情节之外,甚至每当他激情难抑或当叙述进入情感漩涡时,经常有精到的议论文字出现。这些议论文字,都是嵌在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的行进过程中,或为画龙点睛式的点染,或为情节转折的纽带,没有完全脱离情节发展的正常轨道。换言之,它不是与整个运转链条无关的“飞地”。
    这部小说的整体进度,爽利干净,不拉杂不黏糊,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这与“不疾不徐、不温不火”并不矛盾。那是单指叙述语言风格,而作为全书通体的布局、结构与推进速度则是相当不慢的:三十万字的篇幅看来不少,却是囊括了不短的时间、不少的事件、不少的纠葛冲突,应当说是比较浓缩的。作者在该细处则不吝笔墨,而在该简练时又惜墨如金。也许正因如此,才保证了全书相当爽利的进度。这在当下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其实,以宁新路对财政工作的熟谙,他完全能够在一般读者感到新鲜之处大加渲染。但他恰恰没有这样做,一般情况下总是点到为止。这才保证了全书好看耐读,不使人腻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