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雷达:《声音史》,乡村心灵史的绝妙隐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雷达 参加讨论


    
    罗伟章的《声音史》在写别一种更为深隐的乡村心灵史,在写乡村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写乡土灵魂的变迁,但他的方法却是超现实的或高于现实的。我看过他的长篇《饥饿百年》,他笔下的何家坡的百年史就有很大的概括力,显示了他早已酝酿的雄心,那部小说除了后半部略弱,整体上是很精湛的。这部8万字的《声音史》,同样是写大地的苦难和苦难的人们为尊严的苦斗,写冷漠背后的人性的温暖。所以,我们看《声音史》不宜把眼光仅仅局限在它写了城市化压迫下的空壳化的乡村如何凋蔽。它的立意其实要深广得多。
    当然,我们更惊异于这部小说成功地建构了一个隐喻的、象征的世界。以声音作为材料,这是极罕见的。声音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对自然万物的浓缩和模拟,犹如丰富缭乱的曲线,声音的乡村比之物质化的乡村也许更抽象,然而也更深刻和广涵。且看,房屋倒塌后,瓦块混杂,杨浪却能从收拾残瓦碰出的碎响,识别它们各自的主人。主人们生活过的气息,已浸入瓦们的骨骼。杨浪认识声音,声音也认识他,他往这里一站,所有飘逝在旧时光里的声音,都如百川归海,朝他汇聚,并在他心里暖过来,活过来了。他会学干雷撕裂天空的声音,也会学湿雷击碎云彩的声音,还有果子掉落和芝麻炸籽的声音;以及各种家畜的叫,藏在土里从没见过样子的虫虫的叫,山里的17种鸟叫;他会学风走竹梢和树梢时发出的不同音响,会学千河口男女老少说话、叹气、哭泣、大笑和怒吼的声音。在杨浪听来,每种声音于他都是独特的,每种声音在他那里都是有质地、有颜色、有气味,也有尺寸和形状的,对他而言,一个人的声音就是一个人的指纹。每一道声音的门都朝他敞开,他能够自由来去,随意进出。由此,从声音传递出极为独特的乡土的灵魂的消息。
    杨浪视角的独异性和深邃性是很让我们惊讶的。杨浪是一个被侮辱和损害的人,被人视为废物,蔑称为“那东西”。这就耐人寻味,似乎一些深刻的乡土作品,主角往往由“傻子”、侏儒、精神偏执者、变态者,甚至狂人来扮演,这究竟为什么,是他们拥有别人没有的视角和异秉吗?也许真的是这样。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能把陌生化进行到底。
    作为千河口的乡村记忆的储存者和收纳者,杨浪固然懒惰,但他有别人不理解的仁恕、宽厚。他不怨恨出卖他的钱云,不恨专制的、让他大半生倒尽了霉的房校长,不憎恨对他极为冷酷的他的大款亲哥,他负疚于李老师受他牵连而被除名。他后来腿又坏了。他说他沾不得女人。他宽待一切人,例如,夏青放下筷子,脸色变了,声音也变了,求他说:“你帮我……帮我……学学志刚说话……我只求你学这一回,随便学几句,我听听就好,听了这一回,我就把他丢开了……”
    值得我们玩味的是,乡村声音的意味深长。如房校长这个人专制、霸气,他的口头禅是“那样的话,羊就要吃人了。”凡是不按他的意志办的人,他都这么说。他不仅是一个小学校长,还是一种文化势力的代表。一般作者写这种乡霸,总是通过一些恶的情节,罗伟章却只是通过杨浪学他的声音,引发了一场恶战。一些声音消失了,一些声音又起来了,这是多么绝妙的写法。
    如果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这部卓特之作也有不足。在不少情景下,声音没有起到化入情节,因之而起,因之而没,因之再起的完全与人物命运融合为一的妙用。多处只是对他的声音感的外部的生动渲染,还没有设计出更高妙的东西。尽管如此,它仍然是近年中篇小说中的罕见的佳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