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人文 >

谋定而动:写在《情系东南极》出版之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王自磐 参加讨论

    谋定而动
    ——写在《情系东南极——方寸见证中国南极战略大转移》出版之际
    
    《情系东南极——方寸见证中国南极战略大转移》,王自磐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中国积极筹建南极大陆科学考察站,是国家推进极地事业发展规划中极为重要的战略布局,也是中华民族南极考察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自1985年2月在西南极乔治王岛建成第一个科考基地南极长城站之后,中国随即被接纳为“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成员国,从此,结束了中国人在国际南极事务中没有发言权的历史。于是,有人说,建站目的达到,见好就收。也有人认为,南极荒芜冰原于国家经济无益,万里迢迢劳民伤财,没有必要。然而,有着七千年悠久历史,曾为人类文明发展有过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必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应有的贡献。尤其,南极大陆乃当今大国冰原逐鹿的主战场,作为世界性大国的中国,绝不能置身于此之外而不顾。国家有关部门与科学界有识之士谋划中国南极考察战略大转移了然于胸,目标直指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更为恶劣艰险,而科学意义与国家权益更为重要的南极冰雪大陆高原。
    1988年6月20日,原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外交部、国家海洋局等,联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在东南极大陆建立我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的请示》,报告提出,为深入研究南极、维护我国家权益,应尽早在东南极大陆建立科学考察站,同时,为纪念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团结全球炎黄子孙,弘扬民族精神,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拟将新站命名为“中国南极中山站”。7月27日,国务院领导批准了报告和中山站建站方案。而此前在1987年秋,原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前身),曾于北京组织专家就我国在南极大陆建设新站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分为三个专家组,分别提出若干备选方案。其中,拉斯曼丘陵建站方案,即为我和颜其德(时任中国极地研究所党委书记)小组所提出。因我先前在南极戴维斯站越冬期间,曾到过拉斯曼丘陵,也搜集了一些该地区的相关资料,这使我们的方案在综合评估与可行性方面的论述,较其他方案更为充分和更有说服力而胜出。
    中山站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决定我国南极考察能否向东南极大陆实现战略大转移的关键一步。中山站的建成为后续我国进行南极全方位综合科考与研究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与技术平台,成为我国深入冰原腹地,实现登顶南极大陆最高点和建设昆仑站,并进行全球气候与太空研究等各项重大科考项目的坚实大本营。
    历史将铭记我国南极勇士们在积极进取与不断开拓中,为建设极地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而极地考察与探险中产生的各种邮件与邮品,“在客观上成为极地探险人文历史的真实写照,并在事实上,形成记录极地科学发展和国际极地事务的重要文献档案。”(周良 2010,《邮票图说南极探险》序言二)。世界各国似乎约定俗成,每年伴随南极活动而发行具有历史意义的系列集邮票品,已成为共同的传统做法,极大地推进了极地集邮文化的发展,并在世界邮坛上独树一帜,形成非同寻常的专题领域。本书所展示的是,以首次东南极考察和中山站建站为重点,包含以中山站为桥头堡在进军冰雪高原的奋勇搏杀中,逐渐形成的众多流光溢彩的集邮精品,解读我国南极考察史上这段极具风险的特殊经历,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当时而迄今人所未闻的传奇故事,介绍了那些邮品的身世及其不为人知的背后事件。这些,正是本书丰富的内涵和魅力,及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社会价值之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